DAY 6

作者: Linanfox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6:28 被阅读0次

    一:销毁硬盘数据

    扔进水里可不管用,摧毁一个硬盘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螺丝刀把硬盘盖打开,把中间马达轴承固定碟片的螺丝扭开,取出盘片,用榔头把盘片敲碎,将碎片丢弃在不同的位置,硬盘上的数据即可被完全摧毁,永不可恢复。

    二:手机数据恢复

     腾讯安全专家TK解释道:不止是各种即时通信APP的聊天记录,手机上的文件、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记事本、日历等等也都一样,即使删除掉也都可能恢复出来。

     微信表示,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三:微信回应“发送原图泄露位置信息”

           我们关注到最近网上出现关于“微信发送原图泄露隐私”的传言,我们对此说明如下: 

      如今,任何智能手机拍摄的照片,都含有Exif参数,可以调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在照片中记录下位置、时间等信息。

      当用户把原始图片发送给其他人时,所附带的信息也一并发出去了。无论用微信、短信、邮件,抑或是其他传输工具,都是如此。严格来说,所谓的地理位置信息泄露,与微信无关。而部分公众号将其归因于微信,严重误导,给广大用户造成了恐慌。

      此外,用户在朋友圈发送的图片都经过了系统自动压缩,不是原始图片,已不带位置信息。部分帐号声称“通过朋友圈图片完整展示了一天踪迹”,纯属子虚乌有。

      我们希望公众帐号能够审慎甄别信息,避免夸大事实,给公众和企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也提醒广大用户,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可在智能手机“设置”中,关闭定位服务等隐私相关功能。

    四:评论实名制:禁的就是你的评论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评论实名制”,要求网站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具体小网站怎么实现实名制,我曾经和有关部门交流过,他们的意见是:要么关闭评论,要么评论时候填写手机号码,并且提交手机短信验证码,验证码正确的才能发布评论。

     一般小网站的站长就是花几百元租个虚拟主机做个小博客,而手机验证码发送成本,按照一条短信6分钱算,100条评论就6元钱,遇上同行来捣乱的给你刷个几千条,估计没几个小网站能受得了,最后只能禁止评论。

     很好,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禁止评论。

    五:广告不可怕,套路才可怕

     前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主题是“为什么会写作的人更容易成功”。一看标题我挺有兴趣,于是点开。看了一大半,大概千把字,虽然没啥惊喜,但也看得频频点头,因为说的都是一些正确得让人无言以对的观点。慢慢收尾了,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读到最后,一阵酸水涌了上来,原来引到了他的写作课程。读了半天,软文一篇,浪费时间。虽然大骂卧槽,我又有点不舍得取关,毕竟很钦佩号主。但最后还是摇摇头取关了,我没法忍受不真诚的号。

      自媒体应该成为垃圾信息的过滤器,而不是在信息泛滥的时候还在不断搅混水。也应该是一个沟通和互动工具,而不是一个纯展示的平台。未来的企业,自媒体会成为标配,这个标配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粉丝随时可以参与进来。而粉丝跟你持续交流互动的前提就是了解和理解。

    六:中青报:每一句为王者农药的辩护词都写满丑陋

    数据就是生产力,谁拥有大数据,谁就拥有未来。当代社会,每个人既是大数据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大数据产生的源代码。只要掌握的数据库和数据规律,人类就可以突破体力、脑力的极限,根据需要,在超过亿级的数据云里,毫秒之间就能达到识别效果。小马哥还举例说,比如公安在寻找公交盗窃嫌疑人时,就可以通过分析公交卡的刷卡记录,再通过定位系统,就可以摸查出最可疑人的人,因为大数据都是可以溯源的。而对于电信诈骗的防控,马化腾说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也是有规律可寻。诈骗号码往往只有呼出没有呼入,通过锁定号码,再与银行系统的账户联动查询,电话诈骗往往是可以防控的。

    第一板斧: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

    第二板斧: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

    第三板斧: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qk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