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太过漫长,未来即是未知,是没有办法规划的。其实这种说法只是说对了矛盾人生的一个方面。因为人们常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又说人生漫长,苦海无边。那么,到底是长还是短呢?事物的长与短,本来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同从北京到石家庄280公里的距离相比,从北京到武汉的1200公里很远,但是同北京到广州的2300公里相比又很近;同乘坐高速铁路列车从北京到石家庄的80分钟相比,到武汉的4—5个小时算耗时很长了,但同到广州的8个多小时相比,又感觉到时间很短。人生到底是漫长还是短暂,关键也在于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同探索宇宙空间奥秘以光年为单位来计算时间和距离相比,同人类历史的几百万年相比,一个人的一生可谓极其短暂。
也有人说,人生太过复杂,变量太多,也是没有办法规划的。人生规划只是规划一个人的,而且人生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同一个企业相比,同一座城市或者一个地区相比,同一个国家相比,一个人的人生还算复杂么?一个企业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一座城市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上千万人;一个国家少则几百万、几千万,多则几个亿、十几亿人。那么多人的企业、城市、国家都远远要比一个人复杂得多,却都可以规划,而且也必须规划。到我们单独的一个人头上,反倒说不能规划了,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
还有人说,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千人千面,万人万心,怎么规划?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却忽视了万事万物皆有规律的定理。虽然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尽相同,但是人们的所思所想却是谁也离不开人生的基础愿望和根本欲求,即向往幸福生活,追求美好人生。其中的向往虽属于思想活动和主观意识范畴,但也不会脱离客观物质条件,更不会脱离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而追求则是通过个人的成长、奋斗来完成的,本身就是个人思想和意识支配下的社会实践和个人行为,即主观愿望指导下的客观活动,更是必须遵从规律和法则的客观事物。无论古今中外,大抵如此。
所以,时间漫长不是借口,太过复杂也不是理由,思想意识更不是挡箭牌,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
精彩的人生需要规划。那如何规划呢?
世间所有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而且都有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方面,作为客观事物之一的人生也不例外。人生的主要矛盾是个人欲望同客观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个人基本的、主要的人生欲望;人生起点、受教育程度、所处社会和时代背景,则是客观现实条件。在这对矛盾中,个人欲望是主要矛盾方面,因为有了它才能形成人生理想,也因为有了它才能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它在整个人生中居于支配地位,具有主导作用。正像我们在前面讲过的那样,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其客观条件是最为接近的,但是却会有差异很大的人生际遇和人生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即使欲望目标相同,但如果欲望的强度不同,行动力即努力的程度便会不同,自然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们进行人生规划时,就要把握住这一要点,围绕这一要点,体现这一要点,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解决这一矛盾。所谓欲望,就是一个人要达成某一目标或者是获得某一结果的心理欲求和渴望程度。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想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前提是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欲望到底是什么,到底想在有生之年从这个世界里得到什么。同时还要弄清楚是不是必须得到,即梦想有多大,欲望有多强。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很多人不知道、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更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主要原因还是对世事了解不够,即我们前面所说的见识问题。所以,当接近或者达成了模棱两可状态下所确定的目标时蓦然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啊!结果是白白浪费了生命。
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人对人生结果的总体欲求。它是人生规划的纲。与不同的结果相对应,是不同的实现过程、不同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水平、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达成的可能几率、难易程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在人生的各个重要方面,也都有成为什么样人的问题要解决。比如在健康方面,就有成为健康或者相对健康人的问题;在寿命方面,就有成为长寿或短寿人的问题;在学习方面,就有成为博学之人或者薄学之人的问题;在成长方面,就有成为栋梁之材或者椽檩之材的问题;在婚恋方面,就有成为有爱或无爱之人的问题;在家庭方面,就有成为幸福之人或者不幸之人的问题;在财富方面,就有成为富人或者穷人的问题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