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认知差一点,收入差十倍

认知差一点,收入差十倍

作者: HelloST | 来源:发表于2017-08-18 19:43 被阅读0次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没有节节高升?
毕业后的怪现象毕业之后,大家带着各种兴奋,投入到工作的浪潮中去,经过几年努力的工作,每个人似乎都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为什么上学时,成绩比我差的同学,发展的却比我更好?为什么有些同事,工作时间没有我长,却比我成长的更快?有些朋友连续更换岗位,却丝毫不影响其成长速度,反而变得更受某些企业的欢迎?似乎这些人在这几年里的成长,和当年的学习成绩,每天的工作时间,在某一岗位的连续积累时间,都毫无关系。而他们无论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显著提高,另一些人虽然自己感觉有所进步,却被牢牢地锁定在一个较为恒定的社会阶层上,难以爬升。
差距在哪里都是人,差距怎么这么大呢?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个环节,几年之后的这两类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异到底在什么地方?答案不复杂,只有两点:认知水平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认知水平很重要先来说说认知水平,一个不难理解的词语,百度上的解释是:认知水平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因为不同的人之间认知水平的差异,导致他们在看到同样一句话,或同一件事情后,经过各自大脑分析,产生的结论信息,会完全不同。
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结论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调查,绝大多数人在学会驾驶以后,发现曾经的自己在日常会有很多极其危险的走路行为,比如:晚上,穿着深色的衣服走在马路边上。成人和儿童,在遇到同样一件事情时,处理方式完全不一致,而成人曾经也是儿童,正因为不同的认知水平,做出了不同的处理行为;经理和员工,在处理同样一个问题时,方案也完全不同,而经理曾经也是员工,正因为不同的认知水平,做出了相异的方案。可以看出,仅仅因为有了不同的认知,就会对完全相同的事物进行完全不同的分析过程。而后,当连续不断做出不同的分析和选择之后,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人与人更大的差异。
更需要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当一个人有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后,遇到各种生活中的状况,可以进行几乎接近正确的分析,得到最接近合理的方案,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如何整合资源来执行此方案,也就是,抓住机会的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分为两个步骤,即遇到机会的数量和成功转化机会的概率。如果每一次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增加遇到机会的数量,就可以从中选择出和自己高度匹配的机会,再通过日常的积累来提高成功转化机会的概率。那么长期来看,快速成长就是可以被预期的。
二者缺一不可认知水平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仅有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而不去寻找和抓住机会,或是知道如何寻找和抓住机会却只有一般的认知水平,都不可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逐步脱颖而出。
我似乎已经落后,还有机会吗?
学习,练习,提升我们已经工作几年了,已经落后于我们曾经心中的理想,看着现在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波接着一波,我们是否还有机会?仅仅知道上文中提到的两个概念,对我们来说,确实丝毫没有用处,如何做到,才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两点的提高,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我们需要细细的练习和提升。值得高兴的事情是,这两点在经过充分的理解和练习后,可以显著提高我们成长速度和获取机会的能力。我的周围有若干个这样鲜活的例子,我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八年前的我,正处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工作的这几年里,也更换了几份工作,最后就职于一家小公司,工作略微辛苦,每天处理各种繁杂事项,在公司担任着一个部门小主管的角色,不痛不痒,收入偏低,完全没有职业方向。每次思考人生,心里就出现一堆困惑却无人能解。看到周围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不断进步,快速发展,内心更加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再想想未来购房娶妻生子之事,简直不堪重负,无人倾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换了很多种做法,做了大量的尝试试错,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三类院校毕业生,做到一个细分行业内的前茅,目前在BAT任职。虽距离各位行业大佬还很遥远,但至少比起当年的自己,思想上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且,这个变化将永远改变我未来的一生,当然,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必然和偶然,希望我能够避开偶然,尽力地记录下必然的过程方法论,帮助自己总结的同时,如也能对任何一位朋友有所帮助,则不胜欣慰。
自我提升的关键步骤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呱呱坠地的婴儿,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那个时刻,小婴儿会认为自己和世界是一个整体,自己转动,世界便跟着转动。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婴儿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不听自己的使唤,当开始学习爬行的时候,尝试各种用力的大小,方向,肌肉间配合的方式后,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可以说,用尽了吃奶的力气。而这一步,是在试了无数次错之后,才寻找到最终正确的方法。恭喜!这个时候,小婴儿从这些错误中得到的总结已经可以指导自己正常的爬行。往后几年,小婴儿也是碰壁连连,无论是在走出第一步,第一次学习发音,第一次学会词语,第一次把所有的词语连成一句完整的话,都是在不断地观察,试错,纠正之后,最终总结出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更多的类似行为。我们反过来想,如果这个婴儿,仅仅是观察大人们说话,走路的方式,即使观察一万次,只要自己却不去模仿和试错,就一定不可能学会正确的说话和走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提升自己,最关键的步骤是:试错和总结,而不仅仅是学习和观察。
同样的经验,不同的结论我和同事都做了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一段时间以后,工作能力却完全不一样呢?那是因为每次试错之后的分析过程完全不同。小A,小B,小C同为工作人员。同样面对无数次客户的投诉。小A的总结是:应该面带微笑的安慰客户。小B的总结是:如果客户拿到的是质量符合标准的产品,则不会有任何投诉。小C的总结是:因为我们定位的客群是低端用户,没有足够的毛利来支撑聘用高水平的工程师,员工,所以客户投诉会长期存在,解决方案应该是,重新定位中高端客群,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从根本上解决客户投诉的问题。很显然,小C得出的分析结论更接近正确答案,而分析能力的不同来源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黄金圈法则参考黄金圈法则,如下图: 认知差一点,收入差十倍
每次实践之后,小A思考的是What和How,小B思考的是What,How和Why,而小C不断思考追寻Why后面的本质。一段时间以后,虽然三个人在处理同样投诉的时候,都可以得心应手,但小B长期思考分析事情背后真正的原因,一旦遇到机会,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产品质量,而小C却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来探究此事。
当每次试错之后,仅从表面学习到事情的做法或如何去做,都不能对新遇到的同类问题产生指导作用。只有分析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得出结论,才可以对未来同类型的事情产生实际指导作用。所以每个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应当能够养成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习惯。拥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会长期受益。再加上不断的试错实践,和他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走出舒适的陷阱其实上面提到的黄金圈思维方式,不少人都具备。而令人感到惊讶的却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进入舒适圈后,却不愿意走出来,继续寻找新的实践和成长机会。别人在成长的时候,他们却安图享受,多年之后,逐步被淘汰至社会的边缘。
经常和朋友聊天时,会讨论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应该更换工作,跳槽风险这么大,现在刚刚有点成就,万一跳槽到一家糟糕的公司,该如何面对。针对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答案是:不能成长才是最大的风险。十几年前,一批新的年轻人踏入社会,因为时代的原因,用尽各种方法进入国有企业,可能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就完成了岗位全部的试错总结过程,迅速进入舒适区。而后,不到几年,正遇国企改革,大批人员下岗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再看看现在,虽没有进入国企,工作几年后,却在某个行业的某个岗位里安顿下来,享受舒适的同时,危机逐渐四起。
我们到底是在和谁竞争?经常有人会说: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我不反对书里用这样的话,来安慰刚毕业的大家,让大家不要承受着太大的压力去工作和生活,让大家应该关注自己每天的成长。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既要关注自己每天的成长,也要严密关注社会,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如果不关注这些,仅仅着眼于自己的进步,请问,你应该往哪个方向迈进呢?我们来看个例子。某年,十个学生在二十岁的时候,同时毕业进入社会的同一个行业的基层岗位就职,假设这个行业的总体市场份额恒定不变,也就是说,需要的总人员数量和组织架构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组织架构上,高级别的需求永远少于低级别的需求。到了第五年,十个学生中的三个成为经理,七个继续是基层员工。到了第十年,三个经理中的一个成为总经理。到了第十五年,这七个基层员工已经35岁,而这十五年里,每年都会新产生十个毕业学生,虎视眈眈地看着你。等到35岁的时候,你却还只是掌握着大学生几年就可以精通的工作方法,请问,你拿什么和他们竞争,无论是体力或是对薪资的要求,公司都宁愿选择更年轻的人们。所以,我们竞争的对象,并不仅仅是自己或周围的人,而是这个社会的所有人。
两种基本的行业发展方向当然,上面这个例子的前提是行业份额恒定不变。但实际情况中,每个行业或公司,都必然经历发展期和衰退期。当行业份额逐步变大的时候,岗位需求增多,这十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经理或者总经理,然后在此行业奋斗一生,安然退休,想必这是大家最喜欢的选择。当行业份额逐步变小的时候,这十个学生中的大多数,会被迫转行。这就是我们很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通用型认知越具备通用型认知的人,切换行业的时候愈发简单。什么叫通用型认知?简单地说,当你总结出的认知,越高级,它的通用性就越强。切换行业的时候就越简单。"你愿意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过来跟我一起改变世界?"乔布斯说出这句后来举世闻名的话挖来了百事可乐的总裁。对于百事可乐的总裁来说,无论是运营可乐,还是运营手机,都一样,都是通用的概念和方法论,同样都是用相同的方法来研究用户和管理市场。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具备的这种认知很高级。而比如可乐公司的行业采购员,如果只知道如何采买可乐原料,那么一旦可乐公司萧条裁员,其切换行业的难度就非常高。但可乐公司的经理或采购事业部总经理,他们具备对整个饮料行业的高度采购认知,则切换行业时,将会非常简单。
好奇,试错,总结,再实践所以,我们对工作的追求,只有不断地产生好奇,试错,总结出通用型认知,再实践,这几个环节上,生生不息地保持对行业变化的关注,并不断提高抓住新机会的能力,才能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迎头赶上。


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抓住大量的机会那么,抓住新机会的能力,主要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呢?请期待后面的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 认知差一点,收入差十倍

  • 信息和认知决定生活水平

    “信息差,决定收入。 认知差,决定圈层。 圈层差,决定财富分配。 财富差,决定社会阶层。 想要致富,信息和认知很重要。”

  •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到底有多遥远——小白理财课毕业感言

    信息差,决定收入认知差,决定圈层圈层差,决定财富分配你的每一分财富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 ...

  • 非对称思维帮你绝地逆袭

    企业的边界就是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边界的过程。那些收入十倍百倍于你的人难道比你忙碌十倍百倍吗?在...

  • 你相信认知变现吗

    信息差,决定收入 认知差,决定圈层 圈层差,决定财富分配 你的每一分财富 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人一定要打开...

  • 所说的差一点

    时代不同,空气不同,人的想法也随之不同。 差一点,差之毫米,谬以千里。论成败不说差一点,差一点就就想差了整个世界。...

  • #见感思行#轻松写作

    原文来自视频课《普通人业余时间让收入翻十倍的学习方法》 作者:彭小六 见: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认知的逆向工...

  • 随笔

    《小狗钱钱》中讲,如果一个人不会理财,那么将他的收入提高十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的处境,因为收入增长十倍,支出也会...

  • 差一点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差一点,差一点成功。 差一点,我就喜欢上你了,差一点我就表白了,差一点,我们就成为朋友了,差...

  • 认知差

    真正活的从容的女人,能完整享受到人生各个阶段,在所有情景里都保有余裕-她们对自己负责,她们对任性有深刻的认识,更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差一点,收入差十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tz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