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阅读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今日立夏,这些知识不要忘记告诉孩子!

今日立夏,这些知识不要忘记告诉孩子!

作者: 书果星球儿童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5-05 10:46 被阅读0次

    绿树浓阴夏日长,万物至此皆长大。

    时维五月,在连续几日的高温炙烤中我们迎来了立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表示春天即将离开,是夏天的开始。立夏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立夏三侯

    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蝼蛄生活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到来了。

    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但也需要呼吸空气。雨后泥土浸水,蚯蚓会为了呼吸空气钻出土壤。

    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王瓜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均有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或灌丛中等处。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立夏日。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古代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在古代,立夏不仅是一个节气,我们的先人还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

    古代帝王常在立夏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民间则以瘦肉、豌豆、竹笋等食材制成“立夏羹”,以驱除湿气,求得身体健康。

    可见,我国古来就很重视立夏节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立夏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立夏习俗

    迎夏仪式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还会指定官员到全国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逐行,无不欢悦。”

    汉代沿承此俗,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还有馈赠礼品的说法。

    饯春仪式

    古代的文人墨客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他们还会因此作诗,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吃蛋

    说起立夏,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的形态圆圆溜溜,象征着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

    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称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清代顾禄《清嘉录》中记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也有说法称是为了了解过去一年的身体情况,清代《江乡节物词》小序中有:“杭俗,立夏日,悬大秤,男妇皆称之,以试一年肥瘠。”

    立夏称人的传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的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托付给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立夏日,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尝新活动

    “不时不食”,将应季应时的食材摆上餐桌,是中国人的饮食智慧。

    “立夏见三新”、“立夏尝新”是清代流传至今的立夏民俗,但“三新”具体指什么,却又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发散出多样化的解读。

    清代苏州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穗麦,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

    红了樱桃

    农历四月,是樱桃红了的好时节。

    清代王国维就有“飞来衔得樱桃去”的憧憬,苏东坡也有"樱桃烂熟滴阶红"的感叹。

    青了梅子 

    李清照《点绛唇》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是青梅在古诗词中的惊艳亮相,将少女的羞涩情态与梅子青涩感融为一体。

    翠了麦穗

    立夏时节,不能忽略新麦的美。但是此时,它的“食用价值”更胜一筹,五谷新味之始,随风摇曳,满目生机。

    而沈朝初在《忆江南》词中却把青梅、樱桃和蚕豆作为“三新”的代表。

    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的立夏景象吧~

    立夏诗词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立夏》

    宋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绝句》

    宋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即事》

    宋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看完这些,相信大家已经对立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欢迎在底部留言说说

    你还知道立夏

    有哪些习俗呢?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立夏,这些知识不要忘记告诉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un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