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了一件普及型的共享品,无论老幼更是人人一部手机。当然,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仅仅一个电话就可以让相隔千里的人面对面的沟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丰富了,可是我们的内心却变得空虚麻木。
人们迫切的想找一个信仰来填充自己。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平等自由的国家(当然不包括危害国家的宗教组织),本土宗教为道教,另存有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有很多人认为一些人没有信仰,便指说:“这个人什么也不信,所以没有道德约束!你看我就信佛,所以我从不干坏事,因为我怕下地狱!”那么,加入某个宗教便拥有了判断是非约束行为的能力么?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这么说你可能看不懂,没关系,我用一句话解释一下,宗教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当我们内心不够强大,需要一个“完全正确的”信念来帮助你明辨是非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一个宗教,信仰恰恰是你所需要的。譬如佛教的善待众生有因必有果、道家的看破放下随缘自在等。当你有了你所相信的宗教,你便认为自己有了信仰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宗教仅仅是信仰的一部分,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宗教信仰”变成了你逃避的后盾。当你做错了事你会安抚自己,我是按照我的信仰所做,错的不是我,而是指导我方向的“宗教”。
那么信仰是什么?在这我要明确两个观点。首先,信仰可以是一个宗教,可以是某个人,更可能是国家,是让你依赖的所有。其次,任何信仰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你所有的判断主要是源自你的内心。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小孩子,他的世界只有父母,那么他的信仰就是他的家长。而一个在战场上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他的信仰可能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个人的信仰不同,但是确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
第二个观点,信仰仅是起到辅助作用,做这件事的主要原因是你内心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作品,更甚者,他的存在仅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书中记载着他们之间的对话所证明。苏格拉底并没有强制性的传导给他人自己的观点,而是喜欢引导对方发现自身言语的毛病,然后以此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苏格拉底相信人本身是可以做出最正确的决定,真正的信仰来自自己的内心。在人们明明可以做对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便是因为不自信和逃避。因为不自信所以犹豫不敢相信,因为怕独自承担后果所以想去信仰宗教来支撑自己的信念!就像军人,保卫国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信仰,更是因为他认为他这么做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你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对问问自己想要什么,需要怎么去达到,充分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本身便是最强有力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