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的一场秋雨来迎接“处暑”。起床来到阳台,突感一丝凉意!哦,原来是立秋过后处暑来了,还来了一场中雨,如此甚好,整个人感到不温不燥,那种恰到好处的舒服,美哉!
刚才学习了一下《黄帝内经》,说处暑需防温燥:
(摘抄)——首先就是要解“秋乏”。每年的8学23日左右是处暑节气,“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意思就是暑天将近结束,民间也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此时天气还没有明显的转凉,晴天午后的炎热亦不亚于署夏之季,但早晚比较凉爽。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了就是“秋乏”。
——秋乏是机体在秋季的气候环境中得以恢复体力的保护性措施。补偿盛夏带给人体的超强消耗。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首先是要保证充足睡眠,晚上尽量在10:00以前就上床睡觉,并要早睡早起,中午最好要有一定的午休时间,以减轻困顿感。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午休,因为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就是只要感到困意就应该睡一会。
——在饮食方面,处暑时依然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及烧烤类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吃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另外,“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处暑后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此外,我个人认为除了饮食方面要注意的,还要加强锻炼,这个锻炼需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体质去选择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彦彦的比较适合瑜伽和慢跑,强度适中。今天处暑和瑜友们来个双人瑜伽,微微出一身汗,那种感觉美妙极了!


(摘抄)——其次是防“秋燥”。《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是养阴的时节,具体到处暑时节,该如何养阴呢?秋季有个非常重要的养阴原则,叫做“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往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所以秋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
——秋季常见的酸味水果主要有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等。在众多水果之中,苹果是最普遍用最平和的一种,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容小觑。中医学认为它可以生津润肺、健脾开胃,苹果富果糖,并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及微量元素。苹果果胶属于可溶性纤维,不但能促进胆固醇代谢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而且可以除去脂肪排出体外。生吃苹果,除了能获得以上效益,还能调理肠胃,因为他的纤维质丰富,有助排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