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戏剧化的包公

作者: 一帆风正 | 来源:发表于2024-01-16 07:28 被阅读0次

在中国古代,百姓饱受天灾人祸之害。在天灾降临、民生艰困时,百姓渴望能够体恤民情、关爱百姓的英杰出现;当政弊时乖、奸臣当道、是非颠倒或冤案发生时,百姓更加盼望敢于仗义执言、惩贪锄奸、为民伸冤的清官为民做主。这是典型的儒家民本思想传统。百姓心中理想的好官,都是以忠君尽职和清廉克己的忠臣廉吏形象出现。好官大多以忠君辅政为己任,以惩贪除恶、为民伸冤以及清廉自守为表征。在封建社会好官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的道德人格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适价值。

在以等级制和人治为基础的封建专制时代,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律法的施行也往往因人而异,底层百姓祈盼能替他们伸冤说话的清官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铁肩担道义、为民做主的清官毕竟很少,于是,百姓黎民就借助口口相传的清官故事来寄寓自己对清官的祈望和景仰,历代文人和剧作家也就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整理加工,改编或创作了系列清官传奇和剧本。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算包公题材的文学作品了。

从宋元开始到明清之际,据不完全统计,包公题材的传奇小说就有数十种,各类剧种的包公戏更是难以计数。如:宋元之际罗烨编的《醉翁谈录》公案类故事中就有《三现身》,是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中《三现身龙图断冤》故事的来源。另有冯梦龙编《醒世恒言》中的《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洪梗编《清平山棠话本》中的《合同文字记》,还有明代安遥时编的公案小说集《龙图神断公案》(十卷)和中篇小说《五鼠闹东京》,更为著名的是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坤《公案传》改编的《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

明代词话则有:《新刊全相说唱包待制出身传》,《新刊全相说唱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新刊全相足本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新编说唱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新编说唱包龙图断白虎精传》等。

这些有关包公智断疑案、为民除害的故事传奇和小说话本为元明清各类包公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元代杂剧中的包公戏就有21种,现存11种: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武汉臣的《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栏记》、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曾瑞卿的《王月英月夜留鞋记》、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无名氏的《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无名氏的《叮叮当当盆儿鬼》、无名氏的《神奴儿大闹开封府》、无名氏的《鲠直张千替杀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说戏剧化的包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v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