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先从学问类的格言开始。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尽其全貌,故而只选取其中的一些,采撷珠玉,与诸君分享。
自然是读书的重要性: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书中的大多数格言,是通俗易懂的。如: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其实也已成为了我们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也有一些,不仅谈到读书,更教我们如何善用其心。比如这一句: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功夫。有禅意在其中。不过是平常心做平常事。却也是最难得。还是读书与用心之法: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接下来这句的胸襟,则令人赞叹: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后半句,则是担当,香象渡河。也令人想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仅是读书,更有《易经》中的精神在里面: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也有强调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有以书喻人: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书之法,必先静心: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有道家清简的观念在其中,适当的戒律,其实是对自己的守护: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人之心灵不可无书: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读书过程中,鼓励质疑的精神与坚持的精神: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学问类的格言就分享这些。下一章是存养类。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远山又青,柳色新。学问虽无涯,愿良书伴君久。
关于存养类的格言,简介中说呢,是关于健全心理的培养。现代心理学源自西方,东方意义上的存养,或许又有几分不同。蕴含在这些格言中的古老智慧,也许正是当下的我们所需要的。
是关乎心性的修养,【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也有很实用的原则,彷佛殷殷嘱咐,【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关于对治烦恼之方,让人想到庄子的那一艘大船,【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也会以季节来做比喻,【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亦是提到春秋,却未及冬夏。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简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切近若此,得一两字,亦可奉行。对天地万物,心中常存一个敬字。【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也说到人的自性本自具足,【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说到用心的方法,【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亦说及在人生之路上如何自处,【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在外境的变换里,【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或令人想到水的不同形态,上善若水。也有关照情绪之法,【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愿文字的力量,带我们向前行去,向着明亮那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