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晚上,我听到了那首《好大一棵树》,一下子心中就涌起了许多感慨,想起了这首歌背后的那个人,这首歌怀念的那个人,又找出了那篇《再回兴义忆耀邦》,细读了一遍。
这是个伟大而深情的领导人,名字虽然没有被写进党章,却刻在了人民的心中,如大树扎根般扎在了人民的心中。
或许我们应该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再来怀念告慰他,而此刻提起,似乎有些太早,毕竟这个国家取得了许多成就,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问题不能否定成就,成就也不能掩盖问题。但是我还是有些情不能已,想要写下一些关于他的文字。
2
他是湖南浏阳人,和为戊戌变法慷慨赴死的谭嗣同是同乡。谭嗣同出生五十年之后,他出生了。他们肩负了一样的使命,为国家求未来,为民族谋幸福,为人民争尊严。他们都是悲剧英雄,却都无怨无悔,而让我们深感惋惜。
14岁就参加革命,出生于红小鬼,他或许是一辈子的红小鬼。身高只有一米五多的他,永远显得那么年轻,那么精力充沛。当时中国2000多个县,他的足迹竟到过1600多个县,深入了解了基层的实情,把中南海的声音带到了穷乡僻壤,塞外边陲,真正带到了人民中间。
于此同时,他发现并拔擢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为后来的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大胆拔擢大胆使用优秀干部,吹皱了一池春水,吹活了一池春水,吹正了民心风气,吹暖了当时的中国。

3
“文革”后的拨乱反正中,他平反纠正了300万人的冤假错案。难怪1989年他逝世后的讣告里也曾说:“1978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表现出非凡的实事求是的胆略和勇气,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客观的说,那个是非颠倒的时代里,这300多万人,虽然被冤枉,却也有很多同样害过人,做过龌龊事的,不乏当年作为帮凶迫害过他本人的,可是他竟都平反纠正了。
当然这300万人的平反,不是他一个人干的,上面也还有邓小平等人的支持,但是主要是在他的领导下,所以即便是当年的讣告,也给了他应有的评价。无外乎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曾经撰文说“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而且,他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水准,大大提高了一大截。

4
如果说拨乱反正里显示了他的良心,那么改革开放里则显示了他的眼界和格局,是他开启了1977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中国人“两个凡是”的枷锁。
他还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支持包产到户,并将其推向全国。他也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
他的名言是“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在他逝世将近三十年的时候,这话也一点都不过时,想想当下,是不是完全做到了他几十年前提出的要求,恐怕也没人敢理直气壮的回答吧。
5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这是1959年他在河南检查工作时,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改定的对联,原来的对联是“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谁都看得出,他这个修改并不准确恰当,而其实,他或许就是在自明心迹。
他曾说:我们的历史是光眀的,还是阴暗的,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每个在台上的人,都要经受检验。历史是混不过去的。
其实台上台下的人都一样,谁都混不过去。
我突然特别想去趟湖南浏阳,以及江西共青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