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冯导:我们不是称职的观众吗?

作者: 山羊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19:46 被阅读0次

    冯导可真算得上敢讲敢言的真性情,前有微博上同王家公子的唇枪舌战,引得“万众瞩目”,而近日,采访中又出惊人之语,在网络上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之所以会有垃圾电影,就是因为观众垃圾。正是因为观众去看那些垃圾电影,用高票房为垃圾电影买单,才致使有垃圾电影存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赚钱,不断地生产垃圾电影。”

    这段话算是惹恼了很多的观众,院线里那些个粗制滥造的影片,怎么就成了我们观众的过错,我相信,很多朋友们看了这段话,都会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

    (一)

    不过冯导的话里,确实也反映了一种现象,每年影院中的一些电影,从制作上、剧情上、演员表现上可能最多也只是差强人意,但这些电影在票房上却有着卓越的表现,难道我们观众的品味真的有些“俗”吗?

    好比前些年的《煎饼侠》、《美人鱼》,它们的票房都高得吓人,而单就电影本身质量而言,可能根本无法匹配这样的票房,那为什么这么多人进入了电影院,又真的是因为这些电影对了我们的口味吗?恐怕也不竟然。

    很多大卖的所谓的“垃圾”电影,似乎有那么一些共通点:影片里时常会有流量鲜肉或是女神;电影无论有着怎样的故事背景,大多是一些爱情故事;电影里通常有不少搞笑情节,也大多是无厘头的,甚至还有些低俗。但这些共通点真的是大众的口味吗,真的能成为制作大卖电影的一种捷径吗?

    我想,《煎饼侠》能大卖,更多的是由于大鹏通过《屌丝男士》在网路上积攒的人气;《美人鱼》能有如此的话题性,更多的是由于星爷自身带来的一种情怀;一些青春类的电影之所以能触动观众,更多的是由于观众自身对于年少时光的一种追忆……这些电影的成功,得益的未必是观众的口味,口味虽然也会变化,但一定程度上有着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使有着相似的模式,很多电影却再难复制成功。可以说,这些电影的大卖,有着相当的独特性,它们算是特例,而非榜样。

    (二)

    电影很多时候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艺术,导演通过电影作为媒介进行自己的艺术表达,但却也于诸如绘画、音乐之类的传统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异。

    当然,艺术都离不开鉴赏者,社会对于那些作品的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家的名誉地位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但一个画家仍旧可以肆意地勾勒出自己心中的世界,一个音乐家仍旧可以完全凭自己内心的感受谱写出独属于自己的乐章,这些艺术家们即使过着清贫的生活,仍可以坚守自己的艺术理解,而不愿顺从社会的品味,一定程度上也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只是自己或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压力。

    而电影艺术却很不一样,一部电影的制作涉及工作人员是方方面面,除了导演、编剧,还有服饰、灯光等等,这么多人员意味着巨大的开支;电影中那些演员也需要支付相当的报酬;电影后期的制作和宣传同样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撑。这些经济上的原因,使得电影即便是艺术,它却不能完全随心所欲的创作,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而这妥协的就是大众的口味,只有抓住观众的胃口,观众才会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电影才能赚钱,才能支付其制作的巨大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电影制作多了沉重的枷锁,观众的口味并不是单一的。一部《夏洛特烦恼》算是对了观众的口味,逗乐了大家,然后为了妥协,电影制作者们就都去拍摄这种类形的喜剧,这自然是不足取的,这甚至不是讨好观众,而是一种制作的懒惰,是对观众的一种敷衍。

    而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影视圈也是屡见不鲜,前些年抗战剧、清宫剧满天飞,近些年就是仙侠魔幻剧、校园爱情剧充斥荧屏,弄得似乎观众们只有这样的审美,但真的如此吗?

    今年的《人民的名义》,主打反腐题材,没有流量小鲜肉,没有反反复复的男女猪脚之恋,没播出前,很多人都不看好这部作品,认为没对上观众的胃口,太正经太政治不娱乐不轻松,但结果呢?结尾破8的收视率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观众们不仅爱看,而且陷入了全民性的讨论,接地气的剧情,张志坚、吴刚、许亚军、侯勇等老演员精湛的演技让观众折服,这也绝不是图新鲜,尝鲜又怎会从此至终保持如此火爆的热度。这也是观众的口味,人们甚至更爱看这个,那些自认为妥协制作者们,究竟妥协的是什么呢?

    (三)

    最近,也有网友找出了前些年,“音乐教父”李宗盛在某论坛上的一段发言,听来,也颇有意思。

    “我以前还在唱片公司上班的时候跟媒体聊,我说这些消费者、爱听音乐的人,就是你喂他猪食,它就变成猪。你只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这样子。It is consequence,我们自己要承担这个责任。现在我们是在重建自己审美的阶段,所以我们的审美要如何建立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李宗盛先生的话与冯导很是不同,面对音乐界同样乱象丛生的状况,他更为强调的是作为音乐人本身的责任,如果音乐人都能真正用心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不拘泥于一时大众的口味,大众的审美很可能随着音乐人的艺术坚持得到相应的提升,音乐人也能随着枷锁一定程度的解开,获得更为自由的创作环境,这样的过程是相互的。

    (四)

    其实,随着全球化的进展,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我们观众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看到国外的优秀的电影作品,我们的鉴赏判断也必然会随着如此的情况,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

    在电影面前,从最初的屏幕前的被动接受者,我们也在逐渐地成为鉴赏的主动者,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也自然渴望看到更为优秀、更为有深度的电影作品,这样才能满足我们的价值判断;我们也自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口味,在不同心理状况下,情感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我们或许某天就想看着一些没有所谓内涵的作品傻笑一通,对于各样的电影作品也有着特定的价值。

    我们应当能成为一种称职的观众,但这称职并不意味着我们只去看那些优秀的电影,然后去扭转电影市场的不健康的生态,这不应当是我们的责任,也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相反,看何种电影,是我们自由的选择,我们的称职更在于对电影作品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更在于我们对于电影市场相互间良性的推动。

    我想,冯导的话,终究还是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冯导:我们不是称职的观众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xa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