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即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的卫生日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而我今天想说的,父母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毕竟,儿童青少年时期特殊的发育特点,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如何面对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其实是父母需要了解与学习的内容。
曾经有心理辅导老师说:如今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大多是父母存在的问题,或者来自于父母的认知问题。确实,生之是父母,养育亦离不开父母,说起来都与父母密切相关。无论是生理因素,还是社会层面导致的问题,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然,学校的教学氛围、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有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多是被忽略的。因为父母往往在忙于工作,即便是关注孩子也是表面上的吃喝拉撒,而并不太注意孩子内心的真实表达。还会认为把孩子交到了老师的手里,也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更多交给了老师与学校。岂不知,一个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孩子,除非你的孩子很优秀,或者很差劲,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前者因为优秀能带来光环,后者因为太差不好管最后还是会交代给父母。而且学校会以成绩衡量一切,也不可能走心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有过多关注。
知子莫如父母,说来说去还是父母距离孩子最近,毕竟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便利。即便是不在一起,但血缘的关系也会让亲情传递给孩子,除非是没有责任心的父母,只生不教。但想想,天下哪有父母不关心疼爱孩子的,有时可能就是关心、疼爱、教育的表达方式出了问题。要做细心耐心的父母,从多方面观察了解孩子的情绪心理变化,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僵化、还是灵活的,是喜欢指挥指点孩子,还是放手给孩子更多独立的空间。即便是给孩子设置一些条件与要求,也要考虑到接受能力能否完成,是否会挫败孩子。
优秀的孩子必定有着优秀的父母,多和孩子参与活动交流。游戏是每个孩子的童年记忆,,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足球在草地上滚来滚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亲子互动的游戏,所以父母不要怕麻烦、怕累而拒绝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其实,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接触。走心的父母更能感受到孩子的状态,以及自己是否对孩子的需求有更多了解,自己是否能支持、跟随孩子。
其实不难发现,融洽的家庭亲子关系是一切良好教育的基础。当亲子关系变得密切,家庭教育就会变得简单有效,而且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礼貌待人接物的基本素养。
所以,若关心孩子,父母也别忘了与孩子一起成长,当然不只是年龄,还有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