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绩还是要能力,这己经不是我讨论的范畴。那么多的专家文章,那么多的资料杂志,早己分析得通透彻底。
没有妞在身边,我睡个婴儿觉一大早醒来后,还是有一点想发。
也对于学生来说,或者家长也一样,成绩好,自然是首当其中。
但是,我反对其中一个观点,那就是你只注重提高成绩。
就像岳老师说的那样,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力增加了,那么他做什何事都没有问题。只有一个人能力增加了,这个人在社会上才能活得更好,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低,就算他上到了很高的学历,他的人生都会在风雨飘摇当中度过。比如些博士、硕士,学历很高,但工作后依然会过的很艰辛,为什么?这就是缘于他的内心世界“成绩”不高。他会为一点小事,就会痛苦,会挣扎、纠结、烦恼、甚至抑郁。
所以说,能力比成绩重要。
成绩也很重要,因为“成绩″是门票,没有“成绩″,你就进不了理想的大门。
其实,“成绩”与“能力″是应该并驾齐驱的。但在学生上学时代,大多数人只盯“成绩″,而参加工作后,又只注重“能力”。
所以,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通过提高成绩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或者反过来说在注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进而达到了成绩提高的目的。二者相辅相乘并不相割裂。
由此,我想到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对于“纠纷”,我们只有一种眼光,那就是以坏事来评判,甚至个别家长也会为孩子的“纠纷”气势汹汹继而又节外生枝很多冲突。发生纠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家长,你有没有抓住“纠纷”这个点将坏事变成好事去推动了孩子能力的增加?真正达到“教育提升”的目的,而不仅仅只是处理了这件事。
我个人认为,孩子发生纠纷处理后的三种境界:
一、纠纷结束,事结束,孩子某种能力也因此而提高。
二、纠纷结束,事结束,孩子只是小心谨慎避免下次重犯类似错误。
三、纠纷结束,事结束,某些能力没提高,而本身己具有的能力也被打压。
所以,我们要用“事”去推动某些能力的提升,或者通过能力的提高,进而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育孩子从哪儿入手?
四个方面,“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
一个四感很高的孩子,走遍天下都不怕。
(通过学习四感,我站在教师的角度,我看到了一些家长们内心的彷徨和纠结、痛苦和挣扎,无助和渴望……这让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到家长,也理解到孩子。同时,也为另一种不作为,大撒把,对孩子放任自流,只管自己轻松或只忙自己的事不负教育责任的家长,甚至还把责任只推给老师,或只会责怪孩子做不好的另一类、只会抱怨别人的家长我也深感遗憾,也深恶痛绝,也更加心疼孩子。)
孩子真的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我选择学习——
因为我不够智慧,所以我走在学习的路上。
走在学习的路上,尽管我依然还不够智慧,但我是在学习的路上。
……
我无悔!我以我心,践行中……
2019.5.12早6点48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