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力》[日]上田正仁 读书笔记 0716

《思考力》[日]上田正仁 读书笔记 0716

作者: 247639f7e41a | 来源:发表于2015-07-16 20:31 被阅读4354次


讲前热身:什么是思考力


1.思考力是发明创造不可或缺的能力。

2.学业成绩与思考力是两码事,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永不言弃的精神至关重要。

3.发明和创造均产生于思考过程。

4.通过应试学习锻炼出来的能力,是迅速掌握知识和解题的实现力。

   实现力——思考力——创造力

5.本书中讨论的思考力指的是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创造力指的是用个人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6.构成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三要素:

发现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永不言弃的精神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

8.本书倡导: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一旦理解要点之后就将所有搜集到的信息全部丢掉。

第一讲 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


1.珍视我们在平日里产生的疑问,并养成提出疑问的宝贵习惯

2.对话交流能有效帮助参与者将一个含混不清的想法具体化,能够使参与者想成问题意识,从而更容易发掘出新点子。

3.掌握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奥妙在于,反复与他人和自己进行对话,从而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核心。

4.自觉地意识到“我一直在思考些什么”,从而养成在无意识中打捞问题的种子,并对该问题进行明确的、有意识的思考的习惯。(随时随地记录想法)

5.“搞不明白”的三种情况

A.不了解事实——探索找到答案的方法

B.不知道答案——从独立思考开始

C.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弄清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

6.信息搜集方法

A.搜索信息的目的不在于寻找答案。而是确认这些问题已经被人发现或被人证实,然后发现未被人关注的问题。

B.分清事实和方法。

C.将已经消化的信息丢掉。便可清空大脑,可更加集中意识地思考等待处理的信息。且丢弃易理解的部分,那么不理解的    部分就相应变得非常明确了。

搜集信息——理解信息——丢弃信息(循环)

D.在完全理解信息之前一定要集中精力进行研读。

    信息搜集的工作开始之后,需要规划出一些时间,定期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研读。

7.记笔记的诀窍

A.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记录;

B.添加自己的分析和注释;

C.短小精悍、简单易懂(分条书写);

D.将信息源全部丢弃。

优点:1.在进行资料汇总过程中,将已理解的内容要点清晰整理出来,这对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常有帮助。

          2.明确自己尚未明白的地方。

          3.通过平日里重复锻炼大脑对信息的整理,可以再与人对话时快速抓到对方想表达的要点。

第二讲 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定——将复杂的问题归类——分解要素——各个击破——发现未能解决的要素——分析要解决该问题,哪些要素还不够充足,寻找必要的补充要素

1.对问题进行广角度分析、多角度处理,从而顺利解决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

2.20%法则:将20%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养成习惯。

    优点:思维更加自由,视野得到拓展,会用迄今为止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早就知道了”和“已经了解了”是解决问题道路上的陷阱,它让我们忽略了质疑,而真相往往就隐藏于被忽略的部分。

第三讲 永不言弃的精神


1.思考这一行为本身会激励大脑,能够给大脑带来丰富和深刻的满足感,也可称为强烈的好奇心。

2.如果可以做到永不放弃持续的思考,我们的好奇心就会得到不断的刺激,同时,我们的兴趣也永远不会衰亡。

3.serendipity指的是将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现象同重大发现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如何提高?关键在于努力打造从容的心态,并珍视一切小小的疑问。

第四讲 思考即创造


1.通过不断锤炼思考力和打磨永不言弃的精神,就可以最终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2.只要彻底分析信息就可以获取其中隐藏的intelligence(核心信息),只有通过仔细思考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才能获得intelligence(智慧)。

3.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信息转化为核心信息的思考路径一旦在我们脑中形成,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发散,思考也会变得更加灵活。

4.让孩子发现“为什么”并自己寻找答案,是家长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的最重要的一步。

5.常识就是被用来改写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力》[日]上田正仁 读书笔记 07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eqp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