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点解析之6.6 控制进度(本过程1-3题)
控制进度是监督项目状态,以更新项目进度和管理进度基准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进度基准的维护,且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控制进度作为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关注如下内容:
Ø 判断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Ø 对引起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Ø 重新考虑必要的进度储备;
Ø 判断项目进度是否已经发生变更;
Ø 在变更实际发生时对其进行管理。
一、 输入
1. 项目管理计划
a) 进度管理计划:描述了进度的更新频率、进度储备的使用方式,以及进度的控制方式。
b) 进度基准:把进度基准与实际结果相比,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变更或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c) 范围基准:在监控进度基准时,需明确考虑范围基准中的项目 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d) 绩效测量基准:使用挣值分析时,将绩效测量基准与实际结果比较,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2. 项目文件
a) 经验教训登记册:
b) 项目日历:在一个进度模型中,可能需要不止一个项目日历来预测项目进度,因为有些活动需要不同的工作时段。
c) 项目进度计划:是最新版本的项目进度计划,其中图示了截至指定日期的更新情况、已完活动和已开始活动。
d) 资源日历:显示了团队和物质资源的可用性。
e) 进度数据:在控制进度过程中需要对进度数据进行审查和更新。注:第五版时曾经考过这个输入。
3. 工作绩效数据:包含关于项目状态的数据,例如哪些活动已经开始,它们的进展如何(如实际持续时间、剩余持续时间和实际完成百分比),哪些活动已经完成。
二、 工具
1. 数据分析
a) 挣值分析:进度绩效测量指标(如进度偏差(SV)和进度绩效指数(SPI))用于评价偏离初始进度基准的程度。
b) 迭代燃尽图:这类图用于追踪迭代未完项中尚待完成的工作。
c) 绩效审查:是指根据进度基准,测量、对比和分析进度绩效,如实际开始和完成日期、已完成百分比,以及当前工作的剩余持续时间。
d) 趋势分析:检查项目绩效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绩效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
e) 偏差分析:关注实际开始和完成日期与计划的偏离,实际持续时间与计划的差异,以及浮动时间的偏差。
f) 假设情景分析
2. 关键路径法
3.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4. 资源优化
5. 提前量和滞后量
6. 进度压缩
该过程的很多工具都与制定进度计划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请翻阅前一个过程的文档。
三、 输出
1. 工作绩效信息:包括与进度基准相比较的项目工作执行情况。
2. 进度预测:进度更新即进度预测,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对项目未来的情况和事件进行的估算或预计。
3. 变更请求:通过分析进度偏差,审查进展报告、绩效测量结果和项目范围或进度调整情况,可能会对进度基准、范围基准和/或项目管理计划的其他组成部分提出变更请求。
4.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5. 项目文件更新
未详述部分考试通常不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