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

作者: DestinyO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4:29 被阅读0次

V模型

在软件测试方面,V模型是最广为人知的模型,尽管很多富有实际经验的测试人员还是不太熟悉V模型,或者其它的模型。V模型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和瀑布开发模型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由此也和瀑布模型一样地受到了批评和质疑。V模型中的过程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V模型的价值在于它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测试工作在编码完成后才开始进行,不符合软件测试的“3早”原则。

image

W模型

V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确地说明早期的测试,无法体现“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的原则。在V模型中增加软件各开发阶段应同步进行的测试,演化为W 模型(如下图)。在模型中不难看出,开发是“V”,测试是与此并行的“V”。基于“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在软件的需求和设计阶段的测试活动应遵循IEEE1012-1998《软件验证与确认(V&V)》的原则。
W模型由Evolutif公司提出,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W模型是V模型的发展,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比如在进行需求分析,SRS评审,SRS基线化后,系统测试计划,方案,用例也设计完毕,接着是概要设计与集成测试设计,详细设计与单元测试设计,直到编码完成后,进行代码审查,继续执行UT,IT,ST。


image

W模型:用户需求(用户需求V&V、验收测试设计与评审)→→需求分析(需求V&V、系统测试设计与评审)→→概要设计(概要设计V&V、集成测试设计与评审)→→详细设计(详细设计V&V、单元测试设计与评审)→→编码实现(单元测试)→→模块集成(集成测试)→→实施(系统测试)→→交付(验收测试)。

W模型也有局限性,W模型和V模型都把软件的开发视为需求、设计、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无法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

X模型

X模型也是对V模型的改进,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image

X模型的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将进行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然后再对这些可执行程序进行测试。己通过集成测试的成品可以进行封装并提交给用户,也可以作为更大规模和范围内集成的一部分。多根并行的曲线表示变更可以在各个部分发生。由图中可见,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但这样可能对测试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测试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H模型

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尽早的进行,并且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image

这个示意图演示了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某个层次上的一次测试“微循环”。图中标注的其它流程可以是任意的开发流程,例如设计流程或者编码流程。也就是说,只要测试条件成熟了,测试准备活动完成了,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进行了。

H模型揭示了一个原理: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H模型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不同的测试活动可以是按照某个次序先后进行的,但也可能是反复的,只要某个测试达到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就可以开展。

总结

1.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
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主要反映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局限性:把测试作为编码之后的最后一个活动,需求分析等前期产生的错误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能发现。
2.软件测试过程模型-W模型
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形成W模型;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有利用尽早的发现问题;
局限性:仍把开发活动看成是从需求开始到编码结束的串行活动,只有上一阶段完成后,才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活动,不能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
3.软件测试过程模型-H模型
在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测试模型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模型的优点,
V模型: 强调了在整个软件项目开发中需要经历的若干个测试级别,并与每一个开发级别对应;忽略了测试的对象不应该仅仅包括程序,没有明确指出对需求、设计的测试;
W模型: 补充了V模型中忽略的内容,强调了测试计划等工作的先行和对系统需求和系统设计的测试;与V模型相同,没有对软件测试的流程进行说明;
H模型: 强调测试是独立的,只要测试准备完成,就可以执行测试。

相关文章

  • 软件测试的流程

    软件测试的流程软件测试的流程分为四个模型,分别为V模型和W模型和H模型和X模型 这两个模型属于软件测试流程的模型 ...

  •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三)

    软件测试模型 V模型(重点) 用户需求 验收测试 ...

  • 23.1 信息系统综合测试与管理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总表 1. V模型 V模型及优缺点 2. W模型 W模型及优缺点 3. H模型 H模型及...

  • 【软件测试】学习笔记(三)

    一、软件测试流程 二、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如同软件开发过程一样,软件测试也有自己的过程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是一种抽象的...

  •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模型之V模型、W模型、H模型

    软件测试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开发中大家总结了很多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等等。测试也要遵循软件工程原理。 今天带...

  • 软件测试模型与等价划分法

    软件测试模型 随着软件开发的发展,软件测试行业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经过大量的测试实践,也出现了很多常见的测试模型,...

  •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 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

  • 基于模型测试01

    一、概述 MBT中文名称为基于模型的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属于软件测试领域的一种测试方法。 二、背景 软件测...

  •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软件测试概述 什么是软件缺陷 软件缺陷来源 软件测试对象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测试生命周...

  •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测试模型则是软件测试的工作框架,用于指导软件测试过程。今天,我们就来介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软件测试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ac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