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河二。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前几日,翻到了爸爸妈妈年轻时的信件和照片,颇有感触。拿起信封时,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1990年。
爬满褶皱的信封里,藏匿着他两相互问候的信,或长或短,或欢喜或忧郁。
你瞧,这是一件无敌浪漫的事情啊。本是情人节该发的小短文,还好赶上了2月的小尾巴。
01/ 5G的潮流感难敌中国邮政自带的怀旧感
在互联网的浪潮里,你打开微信,动动手指,一条消息就轻松地发出去了。
可是,定时的手机清理或者换了手机后,之前的聊天记录就清零了,这也是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产物。
一张邮票,一个邮戳,自此这封信便有了分量。这时的我才明白,信尾的日期是时光机烙下的印记。
2016年以后,我开始用起了微信,也是那一年,再也没给写了4年信的小学老师回过信。2017年拜访过她后,加上了微信,便悄悄地忘记了写信。
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去邮局只是办理个业务,要不去寄个东西。
信在他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已经荡然无存,但是笔下的每个字都会有生命,肩负着键盘无法替代的使命。
中国邮政,是那代人的回忆,中国邮政的复古感,无法比拟。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邮政!
02/ 爸妈年轻时写的信,是炙热爱情的留影
亲爱的:
久面不见,近来不知你心情愉快吗?高兴吗?一切都使你称心如意吗?
1992年11月6日晚,爸爸给妈妈写了这封信。那时的他们还在恋爱,这封信一拆开,就是满满3页。
我发现,所有信中出现最多的是“亲爱的”。哎呀,要是你们看到我写的这篇,绕我一命啊,我只放上了一句。
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用的最多的称呼,应该是”宝贝“。”亲爱的“,在那个年代,是”见字如晤“的喜悦。
1999年,爸爸还在北京工作,正好碰上了祖国的周年庆,那边管制的严格,信件都没法寄回家,只好托人寄回家。
一封封信,跋山涉水,不惧险阻,从北京到了四川。
1991年左右的信里,字里行间是恋爱的欢喜,1994年后的信中,更多的是对家里2个孩子的问候。
没错,我们的父母也会长大,也会变老。只是,自我们记事起,他们已经是一幅大人模样。
有一封信里,是这样写的:
君,我相信我们会一直相爱,会组建一个家庭,会长长久久。我们的孩子,要健康成长,不会学坏。
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泪目的。他们年轻时,相互是一种羁绊,有着共同的目标。
细看这张照片,是爸妈20岁出头的合影。一个午后,一片竹林,剪了短发的妈妈羞涩地看着镜头,爸爸那时的发量应该是”巅峰“时刻。
经典的黑白照片,依旧遮挡不住他们的颜值,或许是基因好吧。
这几张胶片是我在大柜子里捯饬出来的,虽然小,但是记录下来他们那个年代的模样。不是怀旧,是感慨,这是他们的光阴故事。
2020年,有阵子网上掀起了晒爸妈结婚照的热潮。
粉红的婚纱,有着光影的老照片,还有岁月的静谧。该下时光机了,你也长大了。
03/ 写信是一种慢社交,提笔写上几句吧
初中的时候,那阵子还流行找笔友,互通信件,传递美好。后来,手机的出现,让”penfriend“这个词留在了牛津版的教材里。
如今,手机里的信息功能更多的只是接收个验证码,写信更是一种奢侈。
边是我写给你的信:
亲爱的宝子:
展信佳,见字如面。
说实话,这个月的更新频率不算高,这是2月的第2篇。的确,撂了笔一周,就难以衔接上。
但是,我没说过永远,只是希望每个明天你都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能成为你的小众喜好,藏着欣喜不已,炫耀时毫不犹豫。
我建议你有了想法,可以在后台找我聊聊天,我会不断改进。😉
以前觉得独自创作,没有留言也没有互动;现在觉得文字怕孤僻,有血有肉才能共鸣;以后我们要共同成长,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
我始终认为手写信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手写的字是有温度的,键盘敲出来的字工工整整,缺乏生命,纵使它隔的是千秋万代,看信的人也会为之动容。见字如晤,大抵如此。
愿平安
北河二
2021年2月28日
晚好。🌠
END
图:王诺/北河二
文:北河二
作者:北河二,95后,理性天蝎女,分享成长小故事,记录旅游、摄影,点赞你好奇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