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祈祷和爱情》观后感
—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女主的三段亲密关系
2021.9(侯莹作业)
作为一个年轻干练的人气作家,莉兹拥有常人难以理解的感性的想法,她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一份新的自我,她放弃了岁月静好的生活,推掉过往的一切,踏上流浪的旅途,找寻自我。她最后终于领悟到,我不是需要退出,我是需要改变。在三段亲密关系中,她一直在寻找自己。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人们都在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第一段亲密关系中,虽然丈夫很优秀,但是在婚姻中她感觉失去了自己,婚姻中的奖赏是优渥的物质生活,但是代价是她找不到自我,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的担忧,对伴侣的缺点感到的沮丧和因为身处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事物,比如,她四处旅游的梦想,因为不能实现而感到的遗憾,她感觉在婚姻里就像行尸走肉,因此她纵使付出金钱的代价,依然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婚。
第二段亲密关系是在她漫长的离婚拉锯战中认识的,一个有信仰的演员,他们没有婚姻的羁绊,所以关系也更加不牢固。曾有一段时间,她感觉到幸福,但这种幸福并不稳定。在意大利的时候,给“自己的用词”(理解为人生角色)她是女儿,是离过婚的女人,是作家,却唯独不是她自己。女主始终在寻找自己,不论是在美食还是祈祷或者爱中。我想起了《心灵捕手》那部电影,威尔就是因为依恋障碍,害怕被抛弃,所以不敢爱,当亲密关系过于贴近,他就会恐惧被抛弃,所以先抛弃对方,陷入强迫性重复,女主也有点,电影没交代她的家庭背景,我猜她的童年也缺乏安全感和抱持环境的神在我心中成为我,正是六祖慧能说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切向内求她在婚姻中迷失了自己,可以说她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在第二段关系中,朋友老公说,发现她越来越像大卫了(男友2号),她被戳中,导致幻想破灭,分手。
第三段亲密关系是她在印度朝圣之旅中认识的,那个时候她的人格经过洗礼相对稳定,思想也更成熟了,她来到印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祈祷、冥想。他们说,冥想能够让人的身心处在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能够与神灵相通,站在最高点看待自己微妙的人生。在这样的生活中,她找到了一种生活中的平衡与安稳。但是当第三个爱人邀请她去岛上过二人世界时,她内心的平衡被打破,退缩了。她害怕在亲密关系中再一次失去自我。害怕爱人也害怕被爱。后来,心灵导师赖爷告诉她“为爱情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的一部分。”于是她顿悟,最后选择了勇敢的去追求爱情。
女主最后说:假如你有足够的勇气来抛开原有的舒适区,离开那间你熟悉的让你感到苦涩而有愤怒的老房子,重新出发开始寻找真理的旅程,无论从内心还是外在。假如你真的能够视所有在旅程中发生的事当作成长的线索,假如你接纳在旅程中所有遇到的人都是你的老师,假如你准备好了大部分,去面对和原谅一些有关你自己非常艰难的现实,然后真实将不会被你隐瞒。其实生活的态度就像莉兹在影片末尾的内心独白的那样“过去的老故事,就让它过去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如果可以的话,我祝愿每个女人,都有一段这么棒的自我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