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看
要不是因为作业也要打分,我可能不会为了学分重新看这部电影。记不清楚几年前看过的电影,当时看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一定会重新再看一遍,按照我的本心当时的我应该是有所触动,但按照我的习惯路径,有机会重新选择时,我却不会选择看过的电影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今天,看完之后依然触动良多,我却想知道当时第一次看的自己究竟什么感受,果然,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曾经自己触动的地方,不得而知了,很是遗憾。
观影间隙,我打开了大天使今天给到我的启示:
“超听觉力。注意聆听来自你内心或其他人爱的指引。重要的指引…将以重复讯息的方式来到,密切留意你内心和耳朵所听到的一切。将帮助你厘清信息,改变现状,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完今天的指引后,我整个人惊呆了,“重复的讯息”不就是这部重看的电影,而我果然对之前一些模糊不清的很多地方通透了许多。
关于作业
作业题目:根据亲密关系里的社会交换理论,试分析《美食、祈祷和爱情》里女主的三段亲密关系。
反馈: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几个公式:
结果 = 奖赏 — 代价
满意度 = 结果— CL
依赖度 = 结果— CLalt
奖赏包含令人高兴的经验或者物品,也就是体验、情感、物品等可以带给我们愉悦感、成就感的事物。
代价是指带有惩罚性的、令人不悦的经验,比如金钱消费、暴力或者心理负担等(对关系担忧、对伴侣缺点的沮丧、因为关系而带来的遗憾等)
然后我们再回来看女主和她的三段关系:
关系1:在他们的关系里,奖赏有他们多年相处的感情,有共同的建设的家。代价有丈夫性格不够稳定,经常换工作,对自己不够肯定,无法给她情感支持,无法理解她,且不愿意为对方付出,一直是女主为他们的关系付出很多。如果女主没有想要新的生活,他们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所以他们的关系稳定但不幸福。
关系2:女主并不爱他,他们没有过深的情感&生活上的羁绊,奖赏是有个人可以陪她度过离婚的日子,代价是她依然在改变自己,而没有成为自己。所以他们的关系是不稳定也不幸福。
关系3:在这段关系之前,女主的心境有了很大变化,慢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伴侣的相处让她感觉到开心和快乐,没有成为谁,而就是她自己。再加上男主其他条件也很好,她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接受心里对失衡的担忧,但相比得到,这个付出要小得多,综合下来,结果分数会很高。他们的关系是稳定而幸福的。
咨询师的规范作业分析其实已经出来了,说句实话,对于课程中的任何公式及理论我完全无印象,非要用亲密关系理论分析,我想到的不是社会交换理论,而是爱情三角论——激情、亲密与忠诚。
在第一段关系里,女主和她老公只有亲密与忠诚。从未有过的激情再叠加上自己持续不断的付出,而丈夫始终未承担起一个作为男人该有的担当。所以在这段关系里,其丈夫依然是一个未长大的小男孩,女主也迷失在生活的琐碎中。
在第二段关系里,只有激情和亲密。当力比多逐渐被平淡消磨,厌倦、疲惫、烦杂、麻木充斥着女主,这个时候的她不是不爱眼前的情人,而是她连自己也不爱,更无法热爱生活。内在力量的缺失导致她失去了爱的力量,被负面情绪填满的身心已经无法腾挪出被爱的空间。
经过意大利美食的疗愈和印度学习到通过冥想的方式保持平衡,女主最终在第三段关系里,拥有了激情与亲密后,两个疗愈后更加成熟的自我驾着小船驶向那个共创美好的忠诚之旅。
关于曾经的疑惑和新发的触动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不明白的地方太多:
女主为何在第一段关系里那么作?外人眼里不错的家庭,夫妻两一个杂志社编辑,一个是作家,有爱她的老公,有房有车,经济有保障,一段安定的婚姻生活,这不挺好的吗?
如今的自己才理解了曾经自己以为的“作”,局外人眼里的岁月静好不过是自动忽略了他两真实婚姻中千疮百孔里的一地鸡毛。就连最简单的日常沟通都是一种看似和谐的鸡同鸭讲。我无法想象,十年的婚姻里,女主不被看见,却独自一人承担起了整个家的分量。在这段关系里,她是孤独的,更是消耗的。
在她只身前往意大利时,从不会意大利语到最后手势都学得有模有样?当时的自己特别不理解,她何来的勇气?似乎她从未担忧过什么,至少电影里是没有体现的。
现在的自己理解了背后的逻辑,我在用自己的“现状偏见”去思考对方的决定,我们总是生活在“确定效应”的诅咒里而不自知,有时候甚至还会庆幸,哪怕自己真实的内心并不完全认同,却不敢走出这个也许并不舒适的舒适圈,拥抱不确定性总是需要勇气的。我想通的她的举动,依然佩服女主想要改变的决心和找寻自己的魄力。改变的背后总是带有“被迫和痛苦”的味道,所以,踏出曾经的怪圈后,女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恩典,而我们也得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恩典。
在这几年里,自己脑海中总是有一个金发美女坐在海边打坐冥想,引导着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潜意识里总是不断告诉我,去海边找自己,海边、打坐与冥想就是一个整体。我一直被这个潜意识牵引着,也许这多多少少鼓动了我成为一名潜水员经常去奔赴星辰大海的根源吧~我还总有个念想我特别向往巴厘岛,如今从巴厘岛回来都好年了,总觉得还得再去,好像什么事情没做似的…可我总是想不起来我为何会有这些个念想。
今天再次回看这部电影总算找到根源。曾经种下的这个理念虽然大方向没错,但需要修正的是,并不是要坚持海边打坐冥想这个形式,而是要通过冥想管理思绪,观照自己。对巴厘岛的执念来源于此,如今总算是可以放下了,毕竟疫情下还是咱中国安全~哈哈哈
当时的我最大的一个困惑便是为何女主不愿意和第三段恋爱里的巴西男去那个岛玩儿?不就是去几天吗?不就是晚几天见赖爷吗?不就是换一个地方海边打坐吗?难道不及时见赖爷,换一个地方冥想就会失去自我吗?既然两情相悦为何要在意这些形式化的东西?总不至于是担心400多只鸟的岛屿鸟屎太多吧~哈哈哈哈哈…
今天再看时终于想通了当时的困惑,失去自我并不是放弃了这些形式化的东西,而是我忽略了一个很大的细节,女主并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而是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带到沙滩,然后就要和男主一起走,换句话说,在她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自己就被安排了,这个时候等待她的选择并不是表面上的去不去旅行,而是今后她的生活是否都这样愿意被安排,自己毫无知情权和参与感,一个无法掌控自己生活节奏的人如何保持自己的平衡,如何在长久的亲密关系里不迷失自己?
最后,又再一次印证了如今我深信不疑的吸引力法则:
只有当自己被疗愈后,逐步修复与日趋完善的自我才能吸引到另一个真正纯熟的灵魂来与你相遇,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里的拉扯与失衡,那些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卡点都是需要探索和疗愈的部分,矛头指向外永远不如觉察自己来得治本,属于自己的课题毕不了业,终将不断的重复相似的人设与境遇,无论历经多少人,无论历时多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