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的故事在第一个星期的后面几天逐渐平稳了下来,现在他慢慢变成了上课做自己的,当然学习还是依然和之前一样,不学习,也基本不写作业,但不良行为慢慢有了些变化,其他老师们也不再因为他造成上课不顺或者起一些冲突。在周三的时候,语文老师跟我反应,在和小凡的沟通中,他一次没控制住情绪,举起了凳子。
周四,我约了小凡的家长,想了解一下他的具体情况。他的爸爸过来后,看的出来还是一个比较讲理,而且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认识的家长。但是他强调最多的是之前没有给孩子太多的陪伴,因为家庭的原因孩子长期一个人生活,基本上没有家长在身边照顾他,家长也有想过给他换个环境,却总说因为家庭原因而没有实施,从七年级到现在,小凡无数次的在学校惹麻烦,把墨水泼在地上,冲动时把教室里的柜子锤烂,甚至有一次把小刀架在了同学的脖子上。家长一味地在强调如何如何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孩子,当然,我能看出家长的愧疚,而我和领导们反复提醒现在当下是如何解决问题。
在和小凡的接触中,我印证了我的想法,这种孩子目前所表现出的一切不良行为都是因为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家长也没有对其价值观有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导致他现在主要出现了以下一些表现:
1.感觉到身边的人都是对他有恶意的,没有安全感,老师的随便提醒一句他就会开始身体发抖,然后开始嘟哝,表现出敌对心理。
2.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下意识的用恶劣的言语保护自己,像一个刺猬一样,把所有人隔离在外。
3.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比较弱,无法进行比较正常的交流。
4.对待一些基本的事情没有正确与否的判断,不觉得自己行为会影响到他人,以自我的心情和感受为主,没有办法体会他人感受。
5.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处理方式要么就是以极端的形式,要么就是说脏话。
作为一个老师,看到这种学生,当然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静下心来一想,这个孩子确实也是挺让人心疼的。这种长期爱的缺失让孩子缺少了陪伴,并且长期沉迷于手机和游戏。但这几天我也开始慢慢尝试着让他多去体验一些他能做的事情,让他慢慢找到一些成就感。当我们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上时,我们弄清了背后的原因,可以试着去换个角度看看这个孩子真的就那么坏吗?他们真的一点优点都没有吗?
至少我看到了小凡很有礼貌,给老师的东西永远是双手递上;在开学和小凡约定好每天中午给我打饭时,他一直主动给我打饭;安排他贴好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时,他也很乐意的去做,而且把事情完成的非常漂亮。以前我有一个心理就是越是难搞的学生我越不想理他,可能还是带有一些情绪,但现在我发现越是这样的学生你可能越要和他主动接触,发自内心的去为他着想,哪怕是给他安排一点事情做。
当然,老师给出的那一点关心在小凡这里是微不足道的,可能即使如此,也不见得对他有什么改善,更深层次的改变还是得来源于他的父母。作为老师,后期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着做吧。
1.从内心接受他,不要把他当做一个可怕的学生,毕竟是个孩子,总有柔软的地方。不要想着去压制或者完美的去改变他,慢慢想着去改善他的行为。
2.多与他的家长沟通交流,尽可能大的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家长能从根源上慢慢意识到并且做出改变,才有可能让他的内心慢慢暖起来。
3.多看到他的优点,然后多点鼓励吧。哪怕是多给他点小任务,分散一下注意力也是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