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牛娃已经快三岁了。看着牛娃每天一睁开眼就不停的说话,看见人就热情的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舅舅好,舅妈好,性格开朗活泼,如母所愿。想必也有一部分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宝宝也变得开朗活泼,其实孩子的性格取决于你的养育方式。
孩子三岁以前如果是多对一的抚养方式,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阿姨都在一起抚养的话,那么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是耳边有声,眼前有人的家庭环境。他的眼睛和耳朵是不断追随着声音的,那么他就容易活泼好动,那么家长这时要注意他上学以后专注力的培养。
如果孩子是妈妈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一对一的带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就容易养成不太爱跟外人打招呼,说话。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也比较专注,适合做研究,科研之类的职业。
如果像幼儿园的阿姨似的,一对多的带孩子的话,稍有不慎的话,容易造成孩子情感匮乏。情感匮乏的孩子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情,甚至也不会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得不到关注,每次都是等他哭的时间特别长,特别厉害的时候才去关注的话,那么长大以后稍微遇到一点事情就容易大声嚎叫,闹情绪。
最次的是耳边无声,眼前无人育儿法。有的家长为了养成一个所谓的“听话”的孩子,就是饿了喂个奶,吃饱了也就不管他了,让他自己看着天花板玩,或者抠着脚丫玩。哭了也不关注,只要自己觉着没问题。长期下去,孩子表面上看着很听话,上学时也不捣乱,但不爱跟人打交到,学习也没啥大问题,也不会引起老师的关注。但二十五岁以后也就是大学毕业以后问题就会出现,找女朋友不敢表达,找工作屡屡失败,随着荷尔蒙在体内的增多就容易引起性格扭曲,变态。
因此,每个成年人的行为模式都是有轨迹可循的,大多可以追溯到六岁以前的养育风格。
所以,奉劝天下的父母,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一定要多给孩子做情感链接,而不是仅仅的让它不渴不饿,不热不冷就行。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营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