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感:当沉浸在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会有一种虚拟的作品中的世界比现实中的世界更真实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问:学者赵毅衡在《三界通达:用可能世界理论解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一文中说:当代哲学有ー种“可能世界”理论,这种理论源自莱布尼茨1710年的著作《神正论》。他试图为G创造的这个人类世界的缺陷的存在辩护,虽然这个世界有多种罪恶与灾难,但它仍然是G所创造的“可能世界”中,比较起来最好的世界。到二十世纪中叶,哲学界和文艺学界才重新发现,可能世界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当代许多难题。分析哲学家用来解决语义逻辑学中的“真值”问题;文艺学家用来解决文学艺术的虚构品格问题。 可能世界理论应用潜力很大,更适用于虚构的文学艺术作品。虚构是心灵活动,依从的是“心理可能性”:在虚构世界中,从逻辑的必然,到各种逻辑可能,一直到逻辑不可能,都可能出现。
赵教授所言无非就是说:虚拟的世界虽然不是现实的,但作为“可能世界”,它是有意义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甚至逻辑推理能力,它在我们的心中和脑海中呈现了另ー个不同的以至于崭新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存在”会影响和作用到人的情感体验、道德行为、甚至人的认知的变化。事实上,我们许多人,不少时候都会沉浸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游戏等虚拟世界中。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赵教授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虚拟世界虽然不是现实世界,但是它具有存在的可能性,通过人类的想象和创造力,虚拟世界能够激发出我们的情感、启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此外,虚拟世界也能够提供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让我们在压力和疲劳的时候得到放松和娱乐。虚拟世界对于人类的文化、艺术和娱乐产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虚拟世界对人类的消极影响。虚拟世界中的信息和价值观并不总是符合现实世界的,一些虚拟世界可能会引导人们追求虚幻的东西而忽略现实的重要性。此外,长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眼睛疲劳和睡眠质量下降等。因此,我们需要在享受虚拟世界的同时,也要保持对现实的关注和认知,保持理性和健康的态度。
问: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感:当沉浸在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会有一种虚拟的作品中的世界比现实中的世界更真实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强大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能够创造出一个充满细节和生动感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但它在作品中却是有条理、有逻辑、有情感、有人性的。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的变化、故事的发展,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能够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深深地感受到这个虚拟世界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此外,虚拟世界往往能够满足我们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需求和欲望,比如实现自我价值、探索未知领域、享受情感体验等。因此,当我们沉浸在这些虚拟世界中时,我们会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虚拟世界中的故事和情感,从而使得虚拟世界在我们的心中更加真实。
问:这似乎说,“现实”与“真实”之间是有区别的:现实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现象虽然是现实的,但有时候它所反映出的本质未必是真实的;虚拟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幻象虽然是非现实的,但有时候它所反映出的本质反而是真实的。
答:确实如此。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是表象,背后的真正本质是很难被直接感知的。而虚拟世界中的虚构作品,往往通过作者的刻画和想象,将事物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揭示,这使得虚拟世界中的事物更加真实和鲜活。
此外,虚拟世界中的艺术作品和现实世界中的经验、事件等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规律。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和发现,不受现实世界中各种限制和束缚,这为我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虚拟世界更加真实的原因之一。
问:中国经典小说《红楼梦》中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这么一幅对联,说的也许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和假之间,以及虚拟世界的假和真之间的,这么一种辩证关系的。
答:是的,这句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一百回,意思是现实世界中的假象可以造成人们的错觉,误以为假象就是真实;而在虚拟世界中,虚构的情节或人物可以反映出真实的人性、情感和社会现象,从而具有真实的意义。这句对联的含义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情境和背景下,真与假、虚与实的界限会产生变化,人们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才能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问:谢谢你给“人为什么会沉浸在虚拟世界”这么深刻的解释!
答:不客气,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虚拟世界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理解其背后的心理和哲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问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