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感化院》:德国的“豫章书院”

《感化院》:德国的“豫章书院”

作者: 如光影常在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8:54 被阅读57次

    压抑的《感化院》,这是继《异次元杀人》第二部让我提笔写影评的外国电影。

    电影源自德国真实的历史,青春的反叛对抗着社会的压抑,展示了德国的感化院生活状况。这部片子压抑虐心,但是也反映了德国导演对于一个民族文明的反思,这点很难得。作为一部带有历史感的片子,没有天朝一枪一个小鬼子的神逻辑和爱国教育,而是通过不同角色的表现力反映出社会问题。在感化院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强权、封闭、阴暗的学校,处处充斥着暴力和压制。最可怕的不是遭到同伴的拳脚相加,而是可怕的体制,舍监和院长的冷酷,家庭的冷漠。

    全片是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借助沃尔夫冈的视角,介绍了感化院的社会意义和感化院青少年的人性改造经历。这所以天主教会为名的学校,实际上却是如同少年监狱的地方,充斥着德国60年代的教育中暗藏的偏执和冷酷,对于青少年的无尽压迫。很多细节上,比如同性恋、恋童癖、种族歧视和俄狄浦斯情节,各种悲剧都投射出人性黑暗面。

    电影介绍了以黑暗、严酷著称的曾经感化了80万德国青少年的收容所,以对主角沃尔夫冈的摧残为线索,展开14岁少年在2年酷刑生活中如何一步步挽回尊严和获得自由的历程。电影开篇,继父无法容下沃尔夫冈,于是以在家看成人杂志为由送他去感化院。一路上驶过的田园风光,奔驰的白马,春意的萌生暗暗讽刺了接下来噩梦的日子,成人眼中的基督教感恩教育,实则是罪不可赦的摧毁人性的发明。

    初来乍到的沃尔夫冈看到感化院的“小老大”欺凌小个子,立马出手相助,却换来被救者的冷嘲热讽,一群同伴的暴打。原来这里只要一个人干活偷懒或者违反规定,所有人都会受到惩罚,在强权体制的逼迫下,大家间接成为了挥舞的鞭子,抽打着彼此。理智已经被扭曲,生活也只是一日三餐,矿场干活,偶尔抽抽烟。沃尔夫冈难以接受这一切,于是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出逃和反抗,虽有被舍监用鞭子抽,被铁链拷着抽打,被院长摁在水里的经历,也有奄奄一息时得意地拿出小番茄(来自院长心爱的果园禁地)的辉煌战绩。到这里,虽然全片给人感觉很压抑,但是男主不屈服的强硬态度仍带来一丝慰藉。终于,沃尔夫冈和Anton在打伤舍监一只眼后成功逃回了家。

    一起出逃的朋友Anton无家可归,沃尔夫冈自知家中没有自己的地位拒绝带他回家,接着继父和Anton都给院长打了电话。沃尔夫冈知道深爱自己的母亲不会让自己重回地狱,于是答应与母亲一同回到了感化院。终于too young too simple,任凭沃尔夫冈敲打车窗,掀起衣服露出伤痕累累的躯体,继父锁上了车门,母亲无奈地低下了头。小车驶离,载着唯一的亲情寄托,绝望和迷茫的少年默默回来了,这次除了肉体还有心灵彻底属于了这个地方。舍监报复他,活埋了鲜活的生命,之后院长出现,挖出了沃尔夫冈将瑟瑟发抖的他拥在怀里,说着自己已经在此地生活了25年,眼神忧伤而安详。得知同伴可能已遭遇不测,Anton悲痛地上吊自杀,小老大终于按耐不住怒火奋起反抗,除了沃尔夫冈所有少年都成功逃离了感化院。画面跳转到2年之后,沃尔夫冈成为了新一代的小老大,给舍监点火命令着同伴,继父的离世后回到家中。院子里,桌上还摆着妈妈做的心爱的蛋糕,继父与母亲生的小弟陌生地盯着他,明白家中已没有他的位置。离家路上偶遇儿时玩伴,玩笑间无意出手打伤朋友,仓皇逃跑。这2幅场景,导演大概是想说明2年感化院生活已经彻底改变了沃尔夫冈的身心,他已然回不去原有的生活。突然想到电影《房间》,20岁少女7年内被关在一个狭小的房间变成5岁孩子的妈妈,逃离后无法接受生活的改变尝试自杀,“我不是个好妈妈”,儿子杰克一句回答“但你是妈妈”,她便有了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

    电影最后的画面,沃尔夫冈坐上火车,不知驶向何方。终于可以和过去再见,拂过面颊的微风,车窗投射下映在脸上的阳光,他嘴角微微上扬,获得自由的代价是对亲情和人性的绝望,未来再艰难也不过如此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化院》:德国的“豫章书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gu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