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气质/浙大气韵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是因为近两年先后参与了浙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两个不同的区域、两所不同的学校,给了我两种不同的感触。
(一)西政的气质
“2017年4月22日清晨,我作重庆之行的最后一次漫步,细致梳理西政校园的角角落落,一为辞行,一为编织几天来一直涌动的思绪,想再浸染一些西政的气质,甚至带走点什么……”。这是我离开西政前在备忘录上写下的一段文字,流露出了我对西政的眷恋与不舍。短短一周的相处,按说属于擦肩之交,似乎不应该留有些情愫,然而作为一个不愿意掩饰情绪的人,还是愿意谈一谈我的西政印象。
西政是沉静的,坐落于歌乐山脚下的她时时向我传递着清幽脱俗的气息,好像一位哲人在群山绿树的环绕中静静地沉思,思考法哲学的要义,思考中华法治的前世今生,思考法治生态下的普罗万象,这是西政的法律人特质,冷静缜密、审慎独处、耐得住寂寞。西政是厚重的,她是一个历史厚重与学术厚重并重的儒雅学者,歌乐山荡气回肠的红梅赞歌、集中营阴郁森然的恐怖氛围,为她积淀出了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法学黄埔的美誉、政法精英的荟萃,为她夯实了法学扛鼎的地位。西政是严谨的,这一点从我在教学楼顶初次看到“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校训时就有了少许的心里触动,这是一个逻辑关系严谨的校训,告诉西政的莘莘学子们,博学是笃行的基础,笃行是求学的后一阶段,是对学识的践行;而厚德重法的素养,又仰赖于博学笃行的修学态度。校训塑学风,也许正是这种严谨的饬学思维,才造就了辈出的西政法律人才,才造就了西政今日的底蕴。翻一翻当今政法系大员的求学简历吧,您或许会发现这份严谨规制出的实力与魅力。西政是务实的,对务实的理解来自于培训期间诸位教授的授课态度。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8位专家或教授的讲课,内容宽泛,涉及法治动态、法律实务、法制史、心理学等等,无论是哪类课程,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教授,都一丝不苟地恪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那份认真负责的态度、那份对职业的尊重、那份务实作为的风格,时时向我传递着一种感动,记得一位老教授讲课还拖堂30分钟……,我想,西政教授们以身传递的操守,不正是法律人应该具备的吗!
费了不少文字,仍没有写出心中的西政,总感觉那种情愫无法用文字来点缀,也许气质本来就是难以描摹精准的,只好用心去感知,如果您是法律人,推荐您去西政。
(二)浙大的气韵
一直认为,“作为国家或社会教育最高层面的大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将在浙大与西政受训期间的感受私底下一琢磨,更坚定了这份认知。也许是受亚热带温润的季风滋润,浙大华家池校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细腻,透着江南女子的温婉,那是一种笑盈盈的气息,有着轻言细语、小脚碎步、低眉敛目曼妙,懂得如何客气知礼的送往迎来。浙大学习期间,那份每一个细节都到位,每一个行程都周密,每一个建议都受到尊重的知性关心,好似缕缕来自油纸伞下的温柔,时时浸润着你的心。漫步采撷,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信息铺张的世界,在浙大,在整个杭州,“互联网+”用虚拟的手法笼罩出了一个强大的信息与科技密织的王国,创新的理念、精灵的商机、未知的变数、虚实难辨的交流、真假难分的展示纷纷在这里粉墨登场。浙大作为信息、科技、学术、时尚的引领者,更是洋溢着探索、创新、发展的风采,“求是与创新”的校训,一边承继着古老书院的岁月积淀,一边传导着披荆斩棘的开拓之风,竺可桢与路甬祥的自然科学建树,陈独秀的人文思辨精神,引领着百年浙大一路砥砺前行、鼓荡潮头、勇领风骚。吴越之所,陶朱公的故土,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天生就带着一股韧劲与精明,感觉到浙大的教师们应是最早走出象牙塔并融入经济浪潮的群体之一,他们是推动知识与经济社会各个层面良性互动的实践者,知识的产业化、商业化思维驱动着科技成果、教育模式的转化,浙大教师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着社会变革中多元需求,主动适应着社会需要,精明地抓住种种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展现自己的风采。您要问对我浙大的印象,我想这是一个多元、活跃、实际、自我的所在,因此,如果您追慕超越,推荐您来浙大。
(三) 西政气质与浙大气息韵
什么样的地域有什么样的风情,什么样的土地长什么样的庄稼,西政和浙大的不同气韵,很好地诠释了两所学校不同的教育理念。巴渝山水亘古今,根植这片土地的西政,濡染了巴渝山民的性格,坦荡着对法律的敬仰与膜拜,传递给社会的是一份严整与秩序、规矩与方圆、守成与稳定的精神;江浙自古繁华地,事商贾而求实惠的观念早已深入普通民众之心,形成了一种民间风气,古有徽商,今有浙商,钱塘江鼓荡的商品经济浪潮时刻浸润着这片土地,于是浙大也就多了几分灵动、几分闯劲、几分创造力,还有不得不说的知识商业化、物质化的显像。
其实,无论西政的谨严还是浙大的灵动,都是为了培养学子们的一份精神,精神到位了,追求就有了目标,人生有了目标,生活才有滋味,您说是吧!
相关搜索
西南政法大学
西政大学
西政教授
法律人
法学
西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