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家庭教养模式,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生导师李新影老师的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不仅影响孩子情绪、行为问题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
家庭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模样(上)上图是最近的分析结果,发现父母的不良教养行为改变了青少年从杏仁核到前额叶的神经回路。
这是什么机制呢?简单点说,杏仁核比较原始,负责我们害怕,焦虑这样的情绪,前额叶比较高级,负责控制,管理我们的情绪。
举个例子,电梯门一打开,突然出现一只大狗,那么这时候你会是什么感受呢?对,害怕。杏仁核告诉你这太可怕了,而理想状态下前额叶会告诉你事情没有那么可怕,于是你的焦虑就缓解了,开始理性解决问题。
所以这条神经回路相当于人脑自带的调节焦虑的一个机制,当它的活性发生变化时,这个焦虑就部分的失效了。
如果杏仁核不停的告诉你,情况很糟糕,压力很大,很焦虑,你明明知道自己的焦虑是不理性的,就是无法停止焦虑,那么这条神经回路受损了。
这样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家长你必须用好的方式教养孩子,否则你可能会损伤他的大脑,影响他成年后情绪的稳定性,以及在压力面前的表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庭教养方式呢?
家庭教养方式,在定义上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的特征性概括,是一种稳定的行为风格。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特,在加州大学分校做研究时接触了很多家庭,发现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差异很大,但大致可归为民主型、专制型和放纵型,她提出了自己的教养方式理论。后来的学者又补充了一个忽视类型。
家庭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模样(上)接下来,我分别对每种家庭教养方式做下解释:
第一种,先来了解专制型,它的特点是对孩子要求性高,而对孩子的回应性较低。回应性低不代表家长不爱孩子,相反,爱,只是执着的想让孩子按着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发展,这种家庭教养方式争议比较大,为什么说争议大呢?
举例子,像我们熟知的董卿、郎朗、虎妈、狼爸等,都是专制型的代表,确实也培养出来了卓越的孩子,有不少家长对此教育方式都比较认同。
但为何又说它有争议呢?对于这种方式,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是这种教养方式与焦虑、恐惧和高挫折感存在高度相关,容易造成行为不良和适应问题。
也就是说这种教养方式会造成童年阴影,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水平,例如董卿在不少的节目中就曾透露过这一点。
中科院的李新影老师更是对专制型的教养模式提出自己总结的五大罪状:
1.会造成情绪问题。
每个阶段的人都会有焦虑和抑郁,特别小的孩子也会,比如有个小女孩学钢琴,因为妈妈对其要求比较严,孩子的焦虑、抑郁情绪就通过啃指甲表现出来,啃到流血还在啃;还有个高中女生,父母对她的期待很高,要求也很高,孩子一直很争气,名列前茅,但是自从上了高二,孩子的名次无论如何也上不去,最后发现是高度抑郁,父母非常后悔,早知道不应该给这么大的压力了
2.影响自控力的获得
每年在高校都有学生自杀,读不下去,中途辍学,公众舆论都说孩子的心理素质差,其实很多都是家长管出来的。人的自控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培养自控能力重要目标之一,在专制型的高压控制下会阻碍孩子的自控能力。
3.不利于培养自信和领导能力
我曾经和很多专制型家庭出来的成年人聊过,相对于前两点,领导能力差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很多人能把优良品质发扬光大,在职场上勤奋努力、克己负责,但往往觉得自己不是拿大主意的人,在这点上男性更为显著,毕竟社会对男女的期待有所不同,男性的压力更大。因此,男孩的家长更要避免这种教养方式。
4.社交能力差
虎妈、狼爸在教养理念上高度一致,不希望孩子参与到同伴活动中、校园演出,认为孩子给同学瞎玩就是浪费时间,想找同学玩,必须写申请批准后才可以。当然,有些专制型也注重同伴交往,但无论如何,父母和孩子的平等相处更能让孩子体会到社交的魅力。
5.缺乏温暖的亲子之情
很多从专制型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孩子都会有童年阴影,无法和父母建立亲密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为了父母,虽然理性上理解了父母,但内心还是对父母无法亲密,内心想对父母好,也想尽孝,但就是亲近不起来。
与专制型相反的就是溺爱型,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就是对孩子回应性高而要求性低。父母对孩子极为关怀,快速的反应,但不为孩子制定规则。
这种孩子其实也很多见,比如小区里随意破坏树木的孩子,而有些父母是不在意,简单的就认为孩子就是这样,没办法,调皮,长大了就好,而有些父母甚至帮助孩子折树枝,担心孩子摔着。
比如最近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的二哥苏明成,典型的妈宝男,从小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在最近的一集中,因为老婆与自己的妹妹因为工作上的事有些不愉快,他便直接冲到妹妹家里,把妹妹打成骨裂。
那么另外两种教养方式又如何?明天,我们继续讲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