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标题
“比通灵”,比的是宝玉脖颈上的通灵宝玉和宝钗带的金璎珞。金莺是宝钗的贴身丫鬟,“微露意”,露的是宝玉的玉和宝钗的金璎珞组合而成的“金玉良缘”。后半句比较好理解,黛玉去探望宝钗,碰到了宝玉在宝钗屋内,便一阵浓郁的醋意袭来。
贸然写宝玉突然探访宝钗有点唐突,于是本回开头不痛不痒的写了段引出下面宝玉探宝钗的次要故事。可能即便是读过几遍《红楼梦》的人也并不会对这一段有太深的印象,因为无非也就是先写了一段连接上回王熙凤和宝玉从宁府回荣府后拜见贾母,提及秦钟要做宝玉伴读之事,而后又走个过场的写了写宁府随后又邀请贾母、王夫人、黛玉宝玉去宁府看戏。
上回说了邀请王熙凤去游玩,毕竟荣府董事长贾母还在呢,宁府尤氏还是懂些礼貌规矩的,这回便略写了几句邀请贾母等人一事,然后带出宝玉中途和贾母一同回荣府,碰上了几个名字中自带谐音梗的贾府门徒:詹光(擅长沾光)、单聘仁(擅长骗人),还有银库房的总领吴新登和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这些人物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他们的出现也不过是体现他们巴结权贵的丑恶嘴脸,“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作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说着,请了安,又问好,劳叨了半日,方才走开”,门徒是这等谄媚,贾府下人吴新登和戴良便是夸赞宝玉写的春联写得好,还让宝玉多赏他们几幅。他们懂什么呢,不过就是拍宝玉的马屁罢了,毕竟宝玉虽不管荣府事务,但也毕竟是贾府公子、贾母最疼爱的孙子、贾政唯一根正苗红的儿子。
宝玉宝钗“金玉相逢”
宝钗病了几日,上回说宝玉吩咐茜雪替他和林黛玉去看宝钗,毕竟不是他自己去,所以这回亲自去看宝姐姐。
总感觉薛姨妈对宝玉,从一开始就像是对准女婿而不是单纯对亲外甥的态度,那般疼爱,“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怕他冷着,让他快上炕,命人倒茶而且还是“滚滚的茶”。还给他和宝钗的独处制造机会,“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儿”。借宝玉之眼,我们看到了一个日常状态下的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籫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没有王熙凤那边奢华耀眼,眼前的宝姐姐,就像是个邻家姐姐一般,谦逊朴实。
宝玉的评价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形容宝钗的经典之语)。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钗这一身清清秀秀,安安静静。此时的宝钗不是堆笑而是含笑答,含笑不是应付也并不全是真心,但多少还是夹杂了用心的。知书达理的宝姐姐也自不会忘了礼节,“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妈安,别的姊妹们都好”,该问的一个不落。
宝钗眼前的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著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宝玉此时的穿着,宝玉随贾母从宁府回荣府后,其实是可以换衣服的,但是宝玉没有换,还是穿着外出的一套行头。不知这里是因为宝玉怕去梨香院的路上碰到贾政不好解释,还是宝玉打心眼里就把梨香院里的宝钗当做外人。
宝钗“挪近前来”准备看看宝玉的玉,宝玉也“凑了上去”给宝钗展示他的玉。虽那时的宝玉宝钗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但孤男寡女独处一室还如此近距离的给对方看自己贴身配饰,尤其之后宝钗给宝玉看她的金璎珞的时候,是“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就算是现代人,女孩在男孩面前解开衣服也有点让人羞燥,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的那个封建社会了,所以这里,我觉得宝钗有如此的举动,是有她的私心的:三十六计,美人心计。
不看不知道,一看俩人的配饰还真的很配:一个是通灵宝玉,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个是金璎珞,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般配的连宝钗的丫鬟莺儿(就是标题里提到的金莺)都看出来了,“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不过宝玉是个傻子,并没把这话放心上,还说着“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宝钗可聪明的很,又是个女儿家,难免不好意思起来。
宝姐姐的美人计并没有得逞,宝玉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机灵,或者说,宝玉并没有什么金玉良缘的想法。然后宝钗又开始了第二计——冷香计,开个玩笑,只不过是宝玉挨着宝钗很近,于是便“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这不就是冷香丸的描述嘛,冷:凉森森;香:甜丝丝。冷香丸是宝钗吞服的药丸,能让宝玉闻到可见药丸的香气已经滋进宝钗的肉体了,恰被宝玉闻到,而其他人都没有提到过这个香气,或者是独对宝玉可闻的香。
接下来就是标题“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的情节了,我们下篇再述,本回(上)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