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Day1
导读&新版序言
对于日本文化,还停留在日本动漫、特殊的片子的印象中。却根本不知,这是经历了什么才形成的,而那些根本的存在又在哪里?还好,我打开了这本书,并没有因为偏执的看法而让自己彻底偏执下去。
书中说,亚文化,虽然是模仿,却不是可耻的,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创造。期待深入了解下,这个亚文化的特殊之处和魅力所在。
阅读Day2
第一章 神之境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围着成为不同的文化。万万没想到,日本从传统的神话传说开始就已经一边放纵了欲望一边又限制了自由。那神道,各方神圣,无不经历人之常道之情。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成就一个民族的玄幻的真相。
阅读Day3
第二章 永恒的母亲
以往从来没有认真读过类似的书籍,更无从知道,原来在不算很远的国度,对于“妈妈”的偏执有那么深重。他们能够在对于母亲的回忆和爱中寻得安宁和平和。而这个国度的母亲形象,被刻画得如同“救赎者”一般,带着全部无条件的爱,不计任何,温柔且坚强着。不同环境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却又能很快联想到,我们自古对于母亲的刻画,也是圈在了“慈母”“为丈夫孩子贡献一生”的形象中。但是,以往的母爱是有些刻板的,保守的,甚至不露声色的。好在,在比较开放的当下,母亲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都是大不相同的。作为一个仍需要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面前多加学习的“妈妈”,来日方长,多加努力呦。
阅读Day4
第三章 神圣的婚姻
这一章读完感觉依然有着浓浓的对女性的偏执的束缚感,何为神圣的婚姻?是那被父母包办离婚率却不一定有自由恋爱的高的婚姻状态?还是要求女性相夫教子成为婚姻里的奉献者?
“偶像明星”引导了一大批青年人,他们暴露在媒体面前的婚姻秀,我们究竟该是当做只是秀还是选择继续相信爱情呢?
当然,个人拙见下,爱情虽然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熏陶下逐渐失去热情和浓郁,但是归于平淡人生的爱即使化成了亲情却也可以是能够让我们幸福的爱,看你如何去对待,去选择,去行动。
Day5
第八章 硬派
这是关于硬汉们的故事,他们硬派、坚韧、孔武、阳刚,他们从年少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都要经历各种成人礼的考验,他们勇敢战斗用拳头、用剑、用坚毅的精神,他们有的如宫本武藏追求真正的虚无主义,渴求通过剑道获得启蒙,信奉着他们自己的“精神主义”,拥有着民族的根性;有的如姿三四郎一般,在师父的教导下获得真正的“道”,努力学习着如何在成人世界里保持纯真;也有如同大和伸晃被严厉要求的父亲敦促考验成为如同父亲一样的男子汉,让父亲看到了承袭的硬派血脉。
少年们追求成为硬派男子,让自己的热情和狂热挥洒在自己的青春岁月中。看起来很是有激情和能量。可是,这样的硬派中缺少了很多的柔情和对待万物众生的同理心,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出,大河伸晃的父亲不管多强,还是输给了他的妻子,那个最亲切、最柔弱、最温和的人。
Day6
第九章 忠心的家臣
“忠心耿耿”到可以为家主剖腹自尽付出生命的忠诚,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状态?那就是有点可怕的状态了。究其根源,一开始有些儒家风范,后来便真的成为日本的本土风化了。人情、义理,每一方面都是那么的郑重其事,已经融入到生活乃至政治中,亦正亦邪。
Day7
第十章 黑帮和虚无主义者
在电影中,“黑帮取代了超人武士的地位,充当信仰的捍卫者,成了现代日本的高尚歹徒。”它与原先的秉持道义精神的武士们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在人们心中充当着勇敢又能够不失秩序的英雄般的存在。“我慢”这个词令我印象深刻,虽然觉得翻译的感觉怪怪的,但是想到“忍者”,还是觉得能够让自己冷静慢下来不冲动的黑帮人更是有些大智慧的。
“虚无主义者”,又是处在了怎样的苦难中才会如此呢?历史的痕迹留下深浅的疼痛,让这个社会注定走上不同一般的道路。
Day8
第十一章 取笑父亲
在日本,在伟大母亲们养护成长的男人们长大进入自己的小家庭中,坠入一个公开和私底下行为表现差别很大的境地。一部分工薪族,外环境压力下,一边在外面颐指气使,一边又在家里忍气吞声、参与感极差,两种状态矛盾又无力感很满。
那一段自己成功时在家中像个领导一样的父亲,好像跟传统的中国父亲有些相像。但是好在,现在社会愈加开放,我们的爸爸们也有所成长,越来越多有爱且正面的形象在家庭中树立,对孩子们也是极好的。
不过实话说,传统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不能取笑父亲,这是不礼貌不尊敬的行为。[呲牙]
Day9
第十二章 漂泊的灵魂
“在具有浪漫眼光的人看来,失去的或者遥不可及的事物永远都比眼下的平平淡淡更令人神往。至少在想象中,家是用来向往的,而不是供人住的。” 穿梭在现实中的人们一边想象着漂泊流浪随心所欲前往远方,一边又怀念着能够让心中念想有着落、心中爱有依托的向往着的温暖的家。是对当前大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厌倦还是对幼时母亲的依恋呢?
“他是自由自在,没错,但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我们多数人无力承担的。” 原来,对于流浪的人们,只是寄予了一些期冀和对自由的向往,却不会是成为真正的追求。因为代价太高,大多数人们无力承担,便寄情思于想象和荧幕上。
Day10
第十三章 结语:一个温文尔雅的民族
“戏剧化的想象力和光怪陆离的世界是一个同现实平行的空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现实的背面,同镜中像一样难以触及,转瞬即逝。”作者针对一些明显的日本民众的特点,写出了他们“建前”和“本音”的一些特别事例,而这些,是一个被迫变得温文尔雅的民族胸中的狂暴幻想”,可是何以至此呢?跟一个民族漫长的历史渊源有关?又或者是受了地域、环境、人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
看到他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却又允许了“暴虐冲动”“暴力艺术”的存在,集矛盾于一体,委实觉得不自在和辛苦。当然,这也是我站在我的角度的思虑,片面了。
读后感:
这个民族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 ----读《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
这一本若不是共读,大概我是不会完成阅读的(而至此还有中间三张并不太想读了。哈哈哈)。不过既然选择挑战自己,那就还是要坚持到底的。
读完再来看书名《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虽然一直觉得个别观念和语言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同,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比较有脉络地描写了日本文化的一个发展的,从对英雄的追捧到落入后面“建前”的形象,一切也都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鲜活的各类角色,他们的形象、性格特点和情感追求书写的还是挺细致的。
这,是一个“建前”温文尔雅、忍字当头,“本音”有着英雄冲动、又有些火爆脾性的民族,他们对待母亲、婚姻、恶女、硬派、家臣、黑帮和虚无主义者、父亲、漂泊的灵魂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其中滋味,怕是我们无法深刻体会和感同身受的吧。所以,我选择,只读一读书,不加以评判。
不同与《昨日的世界》徐徐道来的流畅感,这本书读完只觉得有些疲累。欧洲世界的苦难,在茨威格的挥墨里是无限的惆怅和无奈,而日本文化的镜像,在伊恩的文笔下是道不尽的戏剧化和矛盾。
不同世界,不同作家,带我们见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事,感受不同的情感。这样想来,也是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