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鸭子给妹妹。”
“别抢,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
“你打她干什么,有没有当哥哥的样子。”……
这些话,最近常在家里听到。原因是汤圆姑姑家的小表哥白天也来玩,他们两个要比谁第一个进门、谁坐小椅子,一个人拿到玩具、另一个上手就抢。
小表哥虎头虎脑,动作快,力气大,他一推搡,汤圆就被挤到了一边;但汤圆也不吃亏,她更会表达、而且哭声大,即使是她去抢玩具被推开了,也要先哭一场。
结果就是,汤圆爷爷(也是小表哥的姥爷)过来,要求小表哥把玩具让给妹妹,连哄带吓唬,说的就是开头那些话。
小表哥是大,但比汤圆大多多少呢?
半个月!
所以,同是两岁左右的孩子,因为大了一点,就被要求要谦让,要照顾小的,要学会吃亏。
当然,这或许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在旁边,要“护着”汤圆、让我感觉舒服;但更多的,应该还是传统观念:大的,就该让着小的,哪怕两个孩子都还小,还不懂所谓大小、分享、礼让。
我从小就是被这么教育的。前段时间还和妈妈开玩笑,我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她偏向我弟弟的一件事——我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三颗棒棒糖,自己吃一个,给弟弟一个,剩下的舍不得吃,要留下来。结果弟弟吃完后闹着还要,我妈看到了,不由分说,从我手里抢走剩下的糖给了弟弟。
“你伤害了我幼小的心灵知道不?”我对妈妈说。
虽然是开玩笑,但小时候这样的事真不少。好吃的要让着弟弟、打架了先批评我、外出只能带一个人的话就带弟弟……就连现在,我俩都已成年成家,我妈偶尔也会说:“你比他大,跟他计较啥。”
虽然理智上,我知道父母也爱我,大事比如供孩子上学也不偏心,但小时候的委屈、现在听到他们为弟弟说话时的不爽,也很真实。
身边其实还有更夸张的。一个亲戚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偏沉默,但更像行动派,努力读书、踏实工作、自己谈对象、买房、给家里盖新房;老二大学毕业,父母开始督促老大帮他安排工作,后来买房、结婚,老大都是出钱出力。如果只是这样,老大自认有责任,也没太多怨言。
后来,老二说太累,辞了大哥介绍的工作(也是老大曾经的单位,销售岗是辛苦,但收入不错),并不断问老大借钱还房贷、日常开销,以及打牌。老大忍无可忍,大嫂也有意见,就开始拒绝,结果老二扬言要和哥哥断绝关系,他母亲逢人就说老大自私、大媳妇不顾家,不帮老二;气得两人过年都不愿回家。
“百姓爱幺儿”,但真演变成了赤裸裸的偏爱、溺爱,不仅让大孩子心理不平衡、小孩子“有恃无恐”,也会造成孩子之间感情的不融洽。
现在面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我常常提醒自己:在我的天平上,没有也不应该出现因为年龄、孩子性格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他们该得到的,是同样的、百分百的爱,如果有区别对待,也是因为个性需要,而不是谁大谁小。
而且,姐姐最近因为弟弟的到来感觉被分宠,表现得格外黏人、爱哭、不讲理,还故意拍打弟弟。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抱抱她,或者让其他人去照看弟弟,我来陪她玩、讲故事。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对自控能力还很弱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平等”对待,也愿曾受过委屈的长兄长姐们,可以在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得以疗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