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回到家乡的第三天。
第一天见父母,第二天见老人,第三天,去见老朋友。
我想,如果能够和一个人保持联系至15年,我想,这样的关系不算知己的话,至少也应该称之为很好很好的朋友了。对我来说,这些人包括初中的几个人,以及高中的小团体们。
我在TL市,朋友在SY市,距离并不是很远,只是看有无时间。
从前,车马邮件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坐在K字头列车上,望着窗外一闪而逝的景色,不经意间看到了曾经生活过小镇。
仔细想想,自从父母搬到市里后,我几乎再也没有回去过;更确切地说,我在外求学工作的十年间,对于小镇的一切知晓地也不够多。
在我很小的时候,高铁还没有出生,飞机也是只有上层社会才能探讨的交通工具。小镇位于两个地级市的中间,来往经常有客运火车经过,早晚还有通勤车,专门为铁路职工和在外打工准备的,交通还算是很方便的。
那时,我家住在火车站附近,走路到车站大概只需要5分钟。有时我会站在路口,看着形色匆忙的人群,思考着,我长大后是不是也像这样,来来往往,匆匆忙忙。
初中,我在市里住校。每到周日上午的时候,小镇的火车站就会聚集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也有送孩子的家长穿插其中。那时候,我还在想,小镇的交通还是很方便的。
但高中以后,小镇的火车站就荒废了。来往的只有货车,不再有客运火车经过,更不会在镇上的车站停留。
再后来,听说镇上要通轻轨,并且建成了一个轻轨站;等到放假我回家去验证时,发现除了一个建筑伫立在那里,一无所有,有关轻轨的传闻,也不了了之。
小镇,只剩下了公共汽车,还有私家车。
从前,时间过得很慢,可能只是因为交通工具不够快。
现在,交通工具变得很快了,但时间似乎变得更快。
高铁缩短了两个城市间的距离,却拉长了人们内心的距离。在社会的锤炼下,年轻人变得很忙,手机不离手,电话接不停。
抵达SY市后,我如期见到了朋友。可能是因为一直有联系,她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除了,眼睛里多了一种叫做岁月的东西。
她的弟弟嚷嚷着要回姥姥家,正好我也就搭了一次顺风车,只不过中途去村子里停留了一下。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总是感慨良多。
可能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去,在城市呆久了以后,再回首,除了情怀,一无所有。
农村人过年的时候特别热闹,她家亦是如此。很多亲戚都住在一起,我们到的时候,他们正好围坐在姥姥家闲聊。听着熟悉的、嘈杂的乡音,我的内心莫名感到一丝亲切。不过听着自己说的四不像的家乡话,不由自嘲一句:乡音大改鬓毛衰啊。
逝者如斯,光阴飞逝。
在家的日子里也不能堕落啊,加油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