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特在《低头找幸福》这篇文章中,说到:幸福是什么?每个个体,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段,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
郜教授在《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中谈到:每个教师的数学观念可能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期的数学观念也可能是不同的。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不仅与其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密切相关,还会受到数学观念的影响。
现实中,每个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态度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位家长在不同的时期对待孩子做作业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假设:某家长要带孩子出去玩耍,孩子说到,还有很多的作业没做,要做作业呀。家长内心说到:你那个老师怎么回事呀,布置这么多的作业,也不怕把孩子累死。
也有可能,某个时间点,某家长心里正烦着,特别需要静静,偏偏孩子在边上有事妨碍着她(他),于是,吼道:还不去做作业。孩子答到:作业做完了。家长内心说着:你那个老师怎么回事呀,布置这么少的作业,这么少的作业量,孩子的成绩能有保证吗?这两个孩子都是同一个班的,作业量是一样的。因此,每个个体在不同时期都有着这个特定时期的思维,当然也有着对应的理解与言语。
办公室的同事说到:某天晚上11:30分左右,看到儿子班主任发的微信图片,那么容易的题目,自家儿子居然做错了。于是,气不打一处来,把熟睡的儿子叫醒来,训话揍人,这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怎么回事呀?儿子拿到手机图片一看,说到:这不是我呀,这道题目我做对了。同事说到:哦,睡觉吧,没事了。
也有同事说到:儿子这么优秀,还半夜叫起来打他。如果,我儿子(女儿)能考到这么多分,还不欢喜的很……
依旧是办公室的同事,谈到某教师的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他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数学考了98分,一看错误的2分特别容易,一个大嘴巴子,吼到还有2分呢?最终,得到的结论是:看看,一个大嘴巴子打出了个清华生。有人插嘴到:这样吧,如果可以的话,我儿子让他打100个嘴巴子……
统计概率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统计教学有一个困难点,很多的学生会把“相关关系”理解成“因果关系”,这是两种不同的关系。
统计,更多的是通过大数据,来描绘“相关关系”,并试图解释背后的道理,然后用于判断与预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