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本没有标准答案。艺术领域更是如此。
所以今天来讨论“什么是好加密艺术”,必然是试图探寻一些尚未形成共识的,甚至根基都有可能被颠覆的命题。在我看来,面对一片野蛮生长的艺术新大陆。哪怕是做一些注定要被推翻的建设性工作都是必要的。总要有人先开始。哪怕只好被用来修正。
因此我必须谨慎的说明:本文表达的观点首先是个人的,尚不具有艺术行业共识。其次是立足当下时间节点的,短期无法被确立为稳固观点。
加密艺术首先是艺术
当我们试图摆脱“我喜欢”,而进入“是否有建设性”的讨论。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为人民”这类的说法有其生效的特殊语境。这不难理解。任何观点都应该有它的语境作为生效约束条件。在这一点上,艺术和投资、和篮球等等其他领域没有差别。
即使是在“颠覆”已经成为某种政治正确的当下。艺术也不是自由的。或者说绝对自由从来不存在。当一切都可以无条件的成为艺术,艺术也不存在了。艺术依然是个在颠覆中取得共识的事业。无颠覆,则不能提供独特价值,无共识,则不能凝固价值。当我们试图去评判一个艺术是否有收藏且传世的价值。(与之相对应的是把购买艺术视作愉悦自己的消费行为)那我们就不得不从各种各样的标准中去筛选更有持续性的那个。理智的讲,这需要多年的学习积累,普通人很难把这件事做好。更多的时候,大家需要去依赖著名机构或KOL(艺术行业更习惯称之为批评家或策展人)。
概括来讲,艺术有美学的逻辑,有技术的逻辑,还有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
美学的逻辑大意是指人类对“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的讨论。关于“什么是美”,在每个时代有自己不同的标准。比如,在工业时代早期,带眼镜是丑的,以至于绅士们要带尽量小的眼镜,甚至非必要不带眼镜。到了今天,戴眼镜实在与丑没有必然联系,有的人甚至会把眼镜视作重要的形象装饰工具。
技术的逻辑大意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家要用新的创作工具。因为新创作工具在手艺层面赋予了艺术家艺术史开拓性。同时,用当下最熟悉,而不是古人最熟悉的媒介去创作,实际上是更容易进入舒适的自我呈现状态。
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大意是当下艺术家与先贤的对话。回答,亦或再表述艺术史上遗留的命题。某些艺术流派的产生,即是对上一个重要流派态度的回应。
我很执着的相信加密艺术首先还是艺术。同时并不否认一切“我喜欢”都具有消费价值。
加密意味着什么
在美学、技术、艺术史这三个基础框架之上可以生长出枝繁叶茂的当代艺术生态。今天谈论的是当代艺术中的子集:加密艺术。重点显然在“加密”这里。更显然,具有加密特质的好艺术才应该是好加密艺术。
要寻找“加密”的精神内核,起点应是加密朋克,而当下的繁荣区一定是加密货币社区。这个社区为社会带来的观念增量,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在我看来最接近“加密的特质”。他们包含但不限于:空投、公平分发、普遍有效激励早期贡献者、去中心化、所有权完整且不可被剥夺、利益相关者都享受获益权。
当这些特质被巧妙的用于艺术创作,我会倾向于认为这个作品接近了好加密艺术的标准。
总结。此时此刻,好加密艺术的两个核心即:加密、艺术。各有乾坤,不可偏废。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