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文学习
《了凡四训》:我命由我不由天

《了凡四训》:我命由我不由天

作者: 鳝堂集庆 | 来源:发表于2024-02-19 22:01 被阅读0次

明代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是写给他儿子的《训子文》。

全书总共有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也是书名的由来。

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的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

怎么改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不断做好事,第二种是不断做坏事。

做好事是积善行德,可以延年益寿。因为人在做好事的时候,心情是愉悦舒畅的,是顺应天地万物的。

而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也是能改命的。因为坏事做得越多,身上的罪孽就越重,本来是个长寿的命,就会变成短命鬼。因而正常人都会选择第一种方法。

袁了凡的这个“了凡”是他的号,他本名叫袁表,后来改名袁黄。因为这本书的缘故,他以袁了凡这个名字为后人所知,这就有点像王阳明了,阳明也是号。

巧合的是,袁了凡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也就是说他是王阳明的徒孙。他的师傅是王阳明的高徒王畿。

袁了凡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算卦的。这算卦的号称神算子,非常灵验,他给袁了凡算了一卦,说的头头是道。

说他哪年参加中考,能考第几名。哪年参加高考,能考第几名。哪年去当官,任期几年,最后能活50多岁,一生没有儿子。

后来发生的事把袁了凡吓坏了,算卦先生说的考试的情况名次全都能对得上。

从此他就浑浑噩噩,不思上进,因为在他看来,他这一辈子就这么注定了,努力一点,消极一点都是那样了,因而也就没有了进取之心。

这就像一个人已经提前知道了某件事情的结果,对于过程他就不在乎了,因为干不干都是那样。这是最要命的。

这算卦的为什么这么灵验?有人说这是封建迷信不可信,但他就是这么灵验。

这有可能就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这虽是所谓的糟粕,但毕竟也是传了几百上千年了,是有一定的经验积累,积累多了,随口说的也就灵验了。

另外他也有一种心理上的暗示。算卦的说你怎么样,你心里可能就有这个意识,就会不自觉地会朝着算卦的说的那个方向去走。

这就相当于他给你设了一个套,就让你往里面钻,但是你又不得不钻,因为你信他,心诚则灵,道理也是一样的。

后来他又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是得道高僧,替他解了算卦的绑在他身上套,让他知道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的命,天注定,但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因为命数、运数不等于定数。

有一首大家都听过的闽南歌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主动地去做是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的。

听了老和尚的话,袁了凡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从此给自己改了一个号,就叫了凡。意思是了却凡人的意识和思维,从此之后就可以超凡入圣了,很有些参禅悟道的意味。

后来他积极上进,考学当官也都很顺利,并不像那算卦的所说。他最终活了70多岁,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这本书就是写给他儿子的传家宝。他后来的经历直接是啪啪打脸那个算卦的。

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改命呢?

做好事,记下来。他把每天做的好事一一写下来,做的不好的事情也一一记录。这个记录的本子就叫功过录。这本子记到后来,好事越记越多,坏事越记越少。

他发誓要做3000件好事,用了大概10多年时间才完成。后来他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又做完了3000件好事,当然这次有他老婆帮忙。

他老婆不会写字,每做一个好事,比如给穷人一些吃的,放生几条鱼,就用鹅毛管盖个圈。

之后他又许愿要做1万件好事,发誓没多久,他就中了进士,当了宝坻县县长。宝坻,在如今的天津。

当县长工作比较忙,也没有时间去专门做好事,因而离1万件好事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突然有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神仙。他问神仙,这1万件好事太难了,因为现在公务繁忙,没时间做好事,这该怎么办?

神仙对他说,你替老百姓减免税收这个事就抵得上做1万件好事,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

原来在他当宝坻县长期间,作出了减租减税的决定,将老百姓每亩收的税银,从两分三厘七毫,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

每亩减了九厘一毫。别看这个数字小,摊到每个老百姓头上就是一个不小的实惠。

可见他是个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好官,做到了只做好事,不问前程。如今在宝坻,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建有袁了凡纪念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我命由我不由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ppy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