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于很多人来讲的第一印象不是历史书,而是台剧
我其实都记不起我第一部看的是什么,好像说出来好多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我印象中的台湾是小电驴,暖暖的台湾腔,然后充满小清新的味道。每个人都很知足,总是能把生活过成花开的样子。即便有了要强的程又青,化着精致的妆,换着职业的衣服,但是她依然会卸下盔甲,依然一往直前。
直到郑如薇的出现,才戳破了过于完美的台湾生活。那个羡慕女强人的如薇,那个“事业稍微有成就,生活过得稍微精彩一点,日子过得稍微让别人羡慕一点”的郑如薇。
原来芸芸众生,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你在挣扎的同时,世界上总有更多的人一样挣扎,你在义无反顾的时候,一样会有更多的人无反顾。
人生的路总归还是要自己走,而这一路有太多的分叉口,小到到底念文科和理科,大到到底选择哪个城市,我们总是需要不停地挣扎,不停地选择。
好像顺风顺水的生活,总是顷刻之间天翻地覆。计划好一起往前跑的人,突然不能陪你去追求梦想了。汤有彦的选择实在无法苛责,为人子女的孝义,和,陪郑如薇往前走的机会,我想一般人都会选择留下照顾父亲吧。
Plan A: 自己一个人去上海,“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郑如薇”。
Plan B:留在台北,“这是有彦最艰难的日子,我要陪他一起度过”。
如果是你,你又会怎么选择?你看,多么现实。往A走,好像会显得自私,就这么只追求自己。往B走,好像又实在意难平,放弃的可能不只是机会。
“如果可以,真的好想,在知道答案以后再做选择。然而这一切只是妄想。谁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张地写下,那唯一的选择。”
Plan A 的郑如薇义无反顾地去了上海,工作越来越忙,机会越来越多,高跟鞋越踩越稳的如薇,却慢慢弄丢了了她的汤有彦。那个说没有什么比陪你吃晚餐更重要的人,特地飞来陪你吃了最后一顿晚餐。这样的郑如薇,后来也爱过一个人,也突然失去了一个人,莫名其妙地被卷进一场风波,慢慢地成了老板,开了一间餐馆,陪所有的人用晚餐。从那个因为机会惴惴不安十足紧张的小职员,已经慢慢蜕变成了八面玲珑的老板,其中的坎坷一分不少。
Plan B 的郑如薇,有一个细节真的是看得心塞,如薇一边煎鱼,一边照顾生病的儿子,还被汤有彦抱怨没有及时带儿子去看医生,另一边汤妈妈还打电话呼她下楼扶腿脚不利索的汤爸爸上楼,处理好一切的郑如薇,鱼早已焦废掉。那个不喜欢自己老婆是女强人的有彦,人到中年,还是对那些自在独立的女性露出了欣赏。
还有一个细节,在如薇临产那天,有彦的妹妹自杀。所以她就这么一个人走到了医院,一个人生完了孩子,你看,又是不能苛责的原因,不是么。
胆小懦弱的汤有彦,尽管真心爱过,但是却没有办法为如薇改变这种过于传统的家庭地位,只能任她被侵蚀。
你看,有时候想要翻身,却烂在了生活里。
不要问我会做什么样选择,因为我已经做过选择了,不是么?
不然我也不会给自己定好期限,两年为期,到期就离开小城市回大城市。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事业心爆棚的自己。
16年的时候,去听李欣频老师的讲座,我想象中五年后炦,是穿着高跟鞋,在写字楼里的自己。想象的一天,是在办公室里得心应手地处理所有事情,是夜晚泡杯咖啡,坐在书桌前看看书,写写文字,记录日常点滴的自己。
没有什么对或不对,很多人说,嘿,现在过得真潇洒,但是只有自己最清楚,这一路走来,自己失去的到底是什么。而我现在,只有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在面对机会的时候,够勇敢。
编剧徐誉庭说,《荼蘼》是她在50岁的时间点上,“想和女孩子们分享的,很重要的姐妹经验谈”。
不管是走向Plan A 还是Plan B ,任何一个选择走起来都很艰辛。Plan A 你成为了你想成为的那个郑如薇,却忍不住觉得有些孤独,Plan B 的你陪汤有彦度过了最难的岁月,牺牲了却无法成全,受惠人并不感谢你,照样嫌弃你。
荼蘼,花开荼蘼,再也没有退路。荼蘼,Two me,which one is better me?
写在最后:
喜欢剧里很多的金句鸡汤,记录之
胸怀和格局就是野心,而我们唯一所拥有的东西,就只有它了。
做什么选择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选择的我们,都是谁。
不平凡,就是在机会面前不胆小。
要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就务必要记住一个道理,别急着追向幸福,因为那样的幸福,往往会让你失望。女人最重要的是替自己找到定位,那样才有属于你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