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去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听课(随堂听),老师讲得很精彩,还不断地提醒学生,这里是考点,赶紧记下来,这里是易错点,也要记下来,这是主题思想,课文理解那个题型就从这里出来,记下来。我一边听课,一边观察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认真地做着笔记,但也有不少学生坐着纹丝不动,课本上除了原有的文本内容,其余一片空白,只字不留。我忽然听到老师一声断喝:你手抽筋了,还是断了?我讲得口干舌燥,你一个字不写,你是老爷啊?干吗不找个书童呢?
我不知道这个学生的成绩如何,但依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论,他不可能把语文学好。我想起我教书的最初10年,学生家庭多数贫穷,学校办学条件也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都买不起教辅资料。老师教学主要靠写口传手写,学生学习必须要做课堂笔记。翻开我学生的笔记本,多数都做得很工整,部分学生的笔记还做得特别惊艳,用叹为观止来形容都不为过。不论是书写,还是版面,乃至里面的插图,都特别有美感。他们甚至还给自己的笔记本取了意蕴深沉的名字,比如,丁香悠远、曲径通幽、小巷深处、深山采矿、浪花细沙……学生们的右手中指,都磨出了干硬的茧子,但他们的成绩普遍优异,生命状态非常积极,行动力很强。最近10年,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做笔记了,为啥?因为他们手头的教辅资料编成了考点大全,需要他们掌握的重点、难点,或者是加餐的拓展性题目,甚至还有额外赠送的励志名言,无一不有。但是,学生的成绩并不能达到预期,他们的文字解读能力,书写能力,以及行动力,都在急剧下降。
我可不惯着我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必须做笔记。我说,做笔记的好处在哪里?古人曾说“好记性不如一支烂笔头”,这是常识,不必怀疑。听课的时候,记了一遍,做笔记时,又记了一遍,并且还会形成肌肉记忆。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深刻体会:我最初写作靠的是一张纸,一支笔,练笔练得多了,我可以达到拿出纸和笔就能写出行云流水的文章的程度,似乎脑子都没思考过,文字就从笔端踊跃蹦出了。后来我用电脑写作,即便我脑子里什么也没有,只要我坐在电脑前,我就会文思泉涌,写出出彩的文章。现在,我用手机写作,即便我没有任何灵感,甚至心里压根就不想写,但只要我打开手机上的写作APP,我都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这除了我早期打下的扎实的文字功底外,还得归功于我勤于做笔记的好习惯。
那么,作为学生,如何习得做笔记这门提升学习效率的软技能呢?
一、就地取材,把笔记做在教材上。这是我最推崇的做笔记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课堂上,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把笔记做好,并且还要防止笔记不丢失,最好就是把笔记做在教材上。
准备三支签字水笔,分别是黑色、红色、蓝色,笔芯0.5,与中高考的笔芯要求一致。一支荧光笔,亮色系,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油菜黄,特别容易让目光停留。
黑色水笔写常规性内容,红色水笔划重难点内容,蓝色水笔划不理解的内容,荧光笔则用来标考点内容。除了用颜色来区分,还可以用符号来做笔记。给自己选用一套固定的符号,一直使用,就变成了自己的符号,复习时,只要翻开书,看到相应的符号,知识点就会自动形成思维导图,复习效果超级棒。那么,咱们可以使用哪些符号来做笔记呢?
1.线型符号:
(1)普通下划线 ___:需要引起注意的内容都可以使用这个符号来标记。
(2)波浪线 ~~~:重点内容,需要格外注意才使用。
(3)圆圈:重点词汇,关键词词汇可以圈起来。
2.特殊符号:
(1)五角星 :标注文中重点内容,重要系数越高,五角星就增加。
(2)三角形 :标注重点词汇,需要强调的内容。
(3)四边形:需要框起来引起重视的内容。
(4)问号:有疑问标个问号,先行跳过,以后有时间再来解决。
二、另辟蹊径,把笔记做在本子上。把笔记做在教材上,好处虽多,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教材空白处太少,重要的内容写不上去,硬挤着写到教材上,视野范围内就如一张花棉被,闪眼得很,重点反而凸显不出来了。因此,还需要准备笔记本,把重要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复习起来也能提质增效。那么,如何用笔记本来做课堂笔记呢?
准备各色笔,以及各种类型的符号也要提前准备好。最为关键的是准备好笔记本,我建议采用B5大小的脱页笔记本。每一张脱页画出三个区域备用,这种格式被称为康奈尔笔记法,我上图(此图为百度搜索,如有侵权请告知)做个说明:
听课时,按图上要求把老师讲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非常全面,特别丰富,复习时一本在手,知识全收。如果有时间和兴趣,还可以在边角处配上插图,再给自己的笔记本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岂不美哉?如若能把这些笔记本标注好年份,依次存档,岂不是可以作为留传子女的传家宝?
我个人,学生时代,很喜欢做笔记。我那时使用的是硬皮笔记本,毕业时,存下来10多本笔记本,整齐地排列在我的床头,就像一排整齐的哨兵。我当时就有了非分之想:我要是能写这么一排书就好了。现在,我这个非分之想变成了现实。参加工作后,我自行学习时,也喜欢做笔记,做得虽然不及读书时那么规范,但那些打动我的,启发我的内容,我都会记下来,有空就翻一翻,写作时,也会做些参考,我的输出能力就大大增强了。当我的输出能力增强,我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就更大了,我就会主动地输入。输出倒逼输入,不断输入又利于我输出,我的学习就变成了良性循环。对此,我不觉得是负担,更不会抵触,终身学习于我而言,是一件令我极热爱的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