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者,顾名思义,即官家所钦造之窑。历史上官窑有两种含义,一是历朝历代官府烧造瓷器,再一便是宋时在汴梁和临安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前者广义,后者狭义,单指一种。不过后者单独一类却也在中国瓷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言瓷必称“汝、官、哥、钧、定。”,此处所言官窑便指后一种宋时汴梁与临安所制官窑。此官窑始制于宋,据《景德镇陶录》载:
宋大观政和间,汴京自置窑烧造,曰官窑。士胍细体薄,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大观中,泑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政和以后,惟青分浓淡耳。
官窑粉青釉双耳簋式炉由此可见,官窑始制于宋大观年间,地址位于当时的京师汴梁,也就是如今的开封。也正是那位极善书法,绘画,又热爱煎茶,瓷器的“文艺”皇帝赵佶所促成。
也正是在这位“文艺皇帝”的领导下,金人铁蹄践踏中原,宋朝政权也被迫南迁,史称南宋。南迁之后官窑的烧造也并未停止,而是另寻宝地,再制精器。
案南渡时,有邵成章提举后苑,袭旧京遣制,置窑於修内司烧造,曰内窑,亦名官窑。黑澄泥为筑,极其精制,泑色亦莹澈,为当时所珍。后郊亶丁别立新窑,亦曰官窑,式制不殊,比之旧窑内窑不大侔矣。一线拍行藏品征集 壹伍叁,零叁柒贰,贰一玖壹。
南迁以后,定都临安,即今杭州。官窑选址也随之迁到杭州,杭州这块风水宝地,也成就了官窑的美名。《景德镇陶录》引《文房清玩》载:
官窑烧於宋修内司中,为官家所造也,窑在杭之鳯皇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其哥窑烧於私家,取土亦俱在此地。官质隐纹如蟹爪,哥质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器佳耳。
杭州凤凰山,一地成就两大名窑,才知官、哥之器,取材都于此地。其官窑优于哥窑者,只因官家造作,汁料不计成本,故哥窑远不能及。而反观官窑,从南迁前后看它品质特征,却无甚大变化,同样是紫口铁足,同样是蟹爪纹,可见虽国破,技倒是未旁落。
南宋 修内司官窑海棠瓶《唐氏肆考》云:古官器其妙处当在体质油色,色带白而薄如纸者,颇亚於汝,伪者皆龙泉所造,无纹路。南宋馀姚秘色瓷,今人率以言官窑,目之不能别白,间见乱真。
从此我们可以归纳官窑的特点,首先是胎薄,无论是“士胍细体薄”亦或是“色带白而薄如纸者”,都体现了官窑的胎质薄,论其初期釉色,“色青带粉红”,不知是否由于胎薄釉薄所衬胎土之色。然后有“大观中,泑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政和以后,惟青分浓淡耳。”大观时期,其主要釉色还有月白、粉青、大绿三种,到了政和以后,只有青色为主要颜色了,而其区别也不过是浓淡而已。
紫口铁足,这是官窑与哥窑都有的特征,其原因前人归为取土俱在凤凰山,但大观年间在汴京所烧官窑也有此特征,不知是否为前人误传。其隐纹呈蟹爪,区别于哥窑鱼子纹,对此,解释是哥窑汁料不如官窑耳。
官窑宋时官窑亦有三,一为大观时期汴京所置官窑,二为南迁以后杭州凤凰山下所置内窑,亦称官窑,三为“后郊亶丁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此三种官窑。皆为宋时狭义官窑,不可不辨。若论此三种官窑高下之分,《饮流斋说瓷》引唐氏秉钧谓:
旧京著时未久,当以修内司所造为上,新窑为下。
所以,当以杭州凤凰山脚下的内窑为宋时官窑之最。今日所说官窑也大抵指这一时期所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