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最近很郁闷,他花了五天写的策划案,被领导批得一文不值。
和客户约定的开会时间临近,已经没有时间慢慢磨了。领导对小李说:“这个案子交给Linda负责,你来做辅助吧。”
一天之后,Linda交出了一份让领导满意的策划案。
这件事对小李造成很大的打击。
其实,在职场上有不少人像小李一样的人。十分勤奋,却不出成绩。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正确思考。只有正确思考,才能清楚认清症结,找到突破口,更好地完成工作。
什么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呢?
日本作家森秀明在新作《高效人士的问题解决术》中,提出了正确思考的三大步骤:整理、分解、比较。
整理就是“正确掌握每一件事实”,分解是“把大事实分解为小事实”,比较是“把相同单位的事实,放在一起比较”。
通过“整理→分解→比较”,我们能够把散乱的信息,重新整合排列,从而得到新的策略,高效解决工作难题。
作者森秀明曾在世界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顾问集团、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工作多年。之后独立创业。在企业经营方面经验丰富,善于解决企业业务、组织方面的问题。
森秀明根据多年咨询经验,总结了一套正确思考的方法论。这套方法适用于我们所有的工作。不论你是在会议上发表见解,还是向客户提案、向领导汇报工作……只要按照“整理、分解、比较”三大步骤去思考,就能解决所有工作烦恼。
一、整理
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首要任务是搜集信息。不过,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信息划分为“事实”的一种。
事实是你根据目的选出来的法则、案例、信息和数据。
比如,你的公司推出一款风扇,你在思考风扇的促销方案时,事实包括:
法则:和其他公司合作推广,有利于促进销售
案例:对手公司推广A风扇时,做了一个观看量达到200万的病毒视频
数据:“预算费用30万”
……
整理事实,相当于把散乱在各处的事实,汇总到一起。就像是一堆乱七八糟摆放的书,你按照心理、商业、小说等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整理。
事实如何整理?一般有四个角度,你可以选择任一角度:
a、差异
比如企业经营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对比;你的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差异等。
b、时间
时间顺序:短期、中期、长期;
流程顺序:研发、制造、物流、营销、销售、服务。
c、类别
比如现有客户、新客户;现有产品、新产品。
d、脉络
谈话脉络,也就是5W1H:when、where、who、what、why、how;
故事:why、how、what、why、what、how。
打个比方,你要为这款新品风扇写品牌故事,那么整理事实的时候,可以采用“谈话脉络”,分别采访领导、设计师、制造师等相关人员,问他们设计风扇的理念从何而来、功能或者造型上做什么独特设计、采用什么特殊材料……
二、分解
分解,就是“把大事实划分成小事实”。在划分的过程中,必须遵照“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法则。
比如分析产品用户的时候,从”收入“角度切入就是一种分解方法。用户可分解为”年收入未满10万“,”年收入10万-20万“,”年收入20万-50万“,”年收入50万以上“,这样划分,每一个用户都没有遗漏,也不会重复划分到两个组。
分解有两种方法:
a、自上而下法
这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先确定一个总主题,再分化出几个小主题,然后在小主题之下,补充作为依据的事实。
b、自下而上法
确定总主题之后,搜集和总主题相关的一切事实。然后将散乱的事实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给每一组事实加上分主题。
有经验的职场人适用自上而下法,而职场新人还不习惯整理,可以采用自下而上法。比如开会时做记录,新人往往不清楚哪些是重点,那就将所有人的发言都记录下来,会议结束后再分组整理。
三、比较
比较是把相同单位的事实放在一起对照,从差异中,看出下一步的主张。
进行比较的时候,做图表是常见做法。
假如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你所在的A公司,过去十年业绩平稳增长,你要为公司拟定下一个十年计划,你该怎么做?
在整理事实时,按照时间顺序,画出前十年的营收图表,如下图:
我们先看2005年和2015年这两列数据。把相同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
比如a事业,2005年营业利益是15亿,到了2015年增加到25亿元,说明a事业已经成功获利。于是设定2025年维持现状。
再来看b事业,2005年公司还没有b事业,到了2015年b事业营业利益有15亿元,增加很快。可以看出,b事业已经上轨道了。于是设定2025年营业利益增加到25亿。
通过比较,就能清楚地看出未来应该要采取什么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工作效率低,没有成效,就是因为“想不清楚”。森秀明的《高效人士的问题解决术》正好为我们理清了“想清楚”的三个步骤——整理、分解、比较。
通过整理,找到问题相关的所有事实,然后经过分解、对比,找出新策略的突破口。我们不妨试着用这套新的方法思考问题,轻松高效地完成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