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茅侃侃自杀的消息发出后一片哗然吗?他身上贴了很多标签,年少成名的创业典范,23岁就成为了CEO,收获“京城IT四少”、“80后创业新贵”等称号,突然一夜间就选择丢下所有离开,而当时据说他新的创业计划证实失败。
这本《自我驱动心理学》的初始目标群体是职场高管,而且是面对变革承受巨大的职场精英们。他们通常为居要职,每天要经受巨大的挑战,而为何现在这个话题愈发显得重要呢?
因为我们普通人看到很多功成名就的人突然选择离世而不解,明明有那么多钱,明明受到大家的瞩目,何必去寻死呢?殊不知他们自己却看不到人生的任何希望,他们日复一日的疲劳工作消磨了意志,没有人可以保证永远保持赢的状态,以至于找寻不到意义,于是就开始迷茫。也是因为有千万人的眼睛注视着他们,他们反而没有任何退路。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也是哈佛医学院附属机构的成员。他聚焦于职场人士的心理问题,并为美国众多著名企业提供高端员工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成百上千位成功人士战胜了职业疲劳。
什么是精疲力竭症?
没错,《自我驱动心理学》提到了成功人士对生活感到绝望的精疲力竭症,即:你努力实现了目标,并期待人生能有改善,然而结果并没有如你所愿。
书中抛出了这个名词,分析了该症状的表现,引入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让你感同身受,并指导你如何挖掘它的本质,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你重新认识自己。
那些成功的人,其实怀揣着更大的压力,迫切想要打开“金手铐”来获得救赎。他们可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职业高度但却对处境本身绝望,想要挣脱却又不具备破釜沉舟的勇气。
而且他们都习惯于外界给他们张贴的标签,所以一旦需要他们撕掉伪装露出自我来,就开始显得局促不安。因为他们是高管,他们是名人,所以他们是不可以有软弱的一面的,因为自己给自己的设限,反而勒住了自己。
现在的社会类似的问题尤其严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迅猛,行业随时面临洗牌,哪怕你今天身居高职,明天可能你就被裁员了。
还记得华为高管跳楼自杀吗?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设限后无法重新出发,因为下不来了。每个职场中的人仿佛岌岌可危,可以嗅到危机感却又仿佛陷入迷宫般找不到出口。
这其中包含了两点,首先就是你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其次就是获得成功后的下一步该如何保持。
这两点都契合了史蒂文•贝格拉斯提到的:(1)没有通过有意识的、经过训练的或者目标明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成功(比如继承遗产或天生美貌)通常会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2)由于缺乏目标明确的动机,人们总是担心自己无法维持这个水准,并竭尽全力避免掉入尴尬境地。
这两点的根本在于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第一点可以用一夜成名的偶发性事件来举例,比如前段时间很红的那些小姐姐们,红一时可以靠运气,但红一世就是进阶版了。
身处于职场中的人会在进入到某一个阶段后难以持续突破,这其实有点像减肥的瓶颈,一开始你加足马力运动加节食,使得自己瘦到了一定的体重,但是如果要继续往下掉肉,你就发现怎么也不可能了,而且在前期过程中其实已经消耗了你的很多体力和毅力,所以你就会懈怠和松弛下来,甚至徒增了不耐烦的情绪。这就是精疲力竭。
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发生在企业高管身上,也发生在平凡的小白领身上,因为小白领日复一日看不到升职希望老是被当成佣人一样差遣的经历让他们每天上班像上坟,也是分为外苦恼。
史蒂文•贝格拉斯在书里提到了一个公式:
如果你要提高满足感就要降低表现的期望值。但大家都无法不对自己有期望。很多人无法摆平自己的心态就会造成认知的偏差从而走入一个死胡同。
如何缓解症状
在如何缓解自己的疲惫感情绪的时候,史蒂文•贝格拉斯提到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但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女性思维。
它的主旨是(1)你并不会因为犯一点小错而死;(2)在痛苦时找个陪伴是个很好的办法。
而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可能更多选择一个人扛着困难,因为自己的自尊而不愿意向旁人分享自己的低落心情。
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们像女性学习,试图为自己的痛苦寻找一个出口,而分享则是最好的压力释放。因为在分享的过程中,你已经又重新整理了思绪,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也给与他人更靠近你打开了一个通道。
怎么才能摆脱疲惫感?
我们说缓解并不能代表彻底摆脱,就好像偏头疼病人只能通过吃止疼药缓解疼痛却没有办法彻底治疗好一样。
但在提到采取具体行动的时候,史蒂文•贝格拉斯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归根结底就是:改变。
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同样的环境待上十年不腻也觉得烦,关键是要将创新和改变融入生活。
你要学会和自己交谈,去搞清楚到底害怕的是什么。
很多人之所以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是因为害怕失业,而史蒂文•贝格拉斯就提出在了解自己的特长之后寻找一份副业,这样可以使自己学以致用的同时也会在即使失业的情况下不会挨饿,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一份底气和坦荡。
你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这里举例了一位成功人士不自觉地去实现少年的愿望而不自知,造成了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需要直面让我们不愉快的事并做出调整来试图接受自己的缺陷,因为人要彻底改头换面是极富有挑战性的,而你不应该彻底去否定过去的自己,相反,你应该去和他建立对话,并指引未来的自己。
你要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这里提到了盆栽艺术,也就是我们说的轮岗,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疲劳感,这个时候穷则变,你需要换个环境。
但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你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把自己的特点拆解了再重新排列组合,就会产生新的职业可能,并不断扩展自身的格局,把路走宽了,才会有无限的天地。
而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
有人会问:当我们普通人在每天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经历贫穷的生活中该如何面对失败及挫折,是如何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选择仍然笑对人生这可能更加具有普世意义。
职场中大部分的人都是螺丝钉,他们可能连第一步都无法企及就要开始思考第二步,也就是该如何保住他们所做的极具替代性的工作。
《自我驱动心理学》虽然聚焦的点在于高管,但这些具有高实施性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任何岗位的任何人,因为它的根本就是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更好的了解自己。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更懂你要的是什么。
生活是很坏的,但你可以选择换个角度去看它,又会发现其实它也有美丽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功成名就得过且过恨铁不成钢却依然对它恋恋不舍。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编。
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