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是什么?有人简称它为精分,听起来和精神分裂是一个缩写,虽然上课的同学中有精神病院的院长研究这个,但真的不是一回事。“第一次地面课结束以后,我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内,都一直处在一种平静的喜悦当中,那种喜悦的感觉和刚刚开始一段热恋的感觉很像、非常的安全、充实和有归属感。” 这是朋友参加完曾奇峰老师第一次线下课的感受。这也是我的体会,仿佛生命中那个从未被看见的角落,一束光照进来了。
在此之前我对精神分析全部认识就是弗老爷爷的《梦的解析》,那本书我还没看完,大概就是知道他用“性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即攻击性)来解释一切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人活着的动力来自这两种本能的满足。1900年,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诞生,此后的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发展分崩离析,学派林立,但除了精神分析,没有任何一个学派的发展超过了五十年。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诞生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克莱茵、温尼科特、拉康、等一系列学者鼎起精神分析的浩荡百年,其中弗洛伊德、荣格、拉康更是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传统的大师。自精神分析诞生以来,整个人文学科的发展就再也不能绕开精神分析,比如弗爷爷的奥地利老乡茨威格就是精神分析的拥趸,其作品中的人物内心活动也多见精神分析的身影。
所谓“性本能”(另一个说法叫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的定义是:所有能够引起人类产生愉悦感的体验。而攻击性的内涵也远比一般人理解的要广、要深,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务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踪。泛指竞争、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毁坏他人、毁坏社会……都与攻击性有关。例如,自卑就是朝向自身的攻击。
弗洛伊德认为人活着的动力来自于两个内驱力,别人的存在也是为了满足我自身这两个内驱力存在。而后来的克莱因和其弟子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关系的需要。如果说弗洛伊德更多的是从生物角度来研究人的话,他的精神分析称之为经典精神分析,而克莱因等直接使精神分析成为了心理学,也就是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后人当中还有一个牛人,叫荣格。
很多人以为学精神分析是为了分析别人,其实大部分人的初衷是为了懂得自己,曾奇峰老师公众号上有句话“少一些内心的重复,多一点灵魂的自由”说得非常到位。
如果尝试用三句话说清楚精神分析研究什么,那就是:
1.移情: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的关系中是如何形成人格,以及早年关系形成的人格对他成年后的影响。所以说精神分析是关于时间的学问,也是一门育儿学或者称作人格鉴赏学。课上经常会被老师的一些解释说得豁然开朗到灵魂出窍。
2. 反移情:两个人的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另一个人教会的。比如,我见到一个人会觉得紧张,是因为这个人使我紧张。通过我的感觉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对方的状态。
3.防御机制(阻抗):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我们不会保护自己的话,根本活不到现在。而精神分析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一个人如何保护自己。
精神分析理论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决定论;一个是意识的不同层面。
决定论:因为有小时候的那么多关系决定了现在的种种。精神分析至少有两个术语在说因果联系,一个是移情、一个是强迫性重复。而精神分析研究早年关系其实是为了抗争命运(改变人格),比如研究童年,是为了让人能够更好的活在现在。
意识分为不同的层面:
前意识:稍微反省就可以意识到的,比如呼吸,正常我们意识不到,但如果我们去注意,就可以意识到。
潜意识:潜意识的数量是我们能意识的数量数万倍。没有意识到的行为仍然有行为,超出意识的部分可以称为潜意识。(不自觉舔了嘴,不自觉丢了工作,不自觉把事情搞砸了)“那些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也许会转化成我们的命运。” 它也影响我们职业的选择、结婚的对象、健康的状况以及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情。它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停地工作着。一般人若没有得到特殊专业的协助,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这一部分。每个人的无意识心理都抱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为什么我是我现在这个样子?”
而精神分析的工作,止于觉察,也就是把潜意识意识化。也许就是我感觉到的:光照进来的感觉,当被看见的那一瞬间,人格的整合程度就增加了,生命的容器也更宽了,呼吸变得轻快了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