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个分布于人体各部的古代解剖部位
头:头是诸阳经之会,凡一切物体独出之始都叫作头。
脑:脑是指头骨之内的脑髓。足太阳膀胱经脉联络于脑,肾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主生髓,所以又说“肾属髓海”。髓主要贮存于脑,若髓海充足,则头脑精明;若髓海空虚,则出现脑转耳鸣、目眩、腿酸、倦怠嗜卧等症。
巅:巅是指的头顶。足厥阴肝经和督脉交会于巅顶,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足少阳胆经也交会于巅顶。巅顶部,俗称天灵盖。
囟:囟是指头顶前面的头骨。小儿初生未闭合时叫囟门,已闭合后叫囟骨,即天灵盖之骨。
头角:头角是指额两旁有棱的骨头处。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到达额角部,经筋循身后,上额角部。
额颅:额颅是指额前发际之下、两眉之上的部位,叫作额,也有叫做颡的。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手阳明大肠经上左角络头,手少阳三焦经筋结额上角,足太阳膀胱经筋上额部。
发:发由足少阴肾所主,又是血之余。
面:前边叫作面,后边叫作背。五脏的精气皆上营养于面部,所以面色白与肺相应,如气虚、血虚和津液亡失都会因虚而出现面色白;面色红赤与心相应,面色发黄与脾相应,面色发青与肝相应,面色发黑与肾相应。面色呈现黑色是因肾阴阳虚所致。颧骨之下,迎香穴之外的部位是面中央,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应;两颧骨之内与面王(鼻尖部)以上的部位和手太阳小肠经相应,小肠的经脉循颊上至眼眶下而至鼻部,再行至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接。小肠气血盛则面部肌肉丰满,小肠气血虚则面部肌肉少,面色也不正常。
颜:颜是指前额中央两眉间,眉心以上叫阙,与咽喉相应。
眉:眉的部位属肝,肝的经脉从目系上行额,肝与胆相表里,所以足少阳经风热之邪夹痰则出现眉棱骨痛,这种病多累及眼睛,若两耳出脓则表示病情进一步加重。眉部属肝,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应,若是太阳经气血充盛则眉浓有毫毛。
目:目是主司视觉的。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病疹治必须首先考虑到肝。
睛窠:睛窠指的是眼珠。脏腑的精气皆上营养于目,从而形成了眼睛的可视功能。血之精华供给眼珠所须的一切营养物质。
瞳神:瞳神是骨之精华,内应于肾。肝肾同源,肾水虚亏而不能养肝,或肾精过度散失者可以出现瞳神散大无光。
黑珠:黑珠是指瞳子之外的黑轮,属肝。黑珠是筋之精,内连目系。目内廉深处是目系,肝火上冲则出现两轮红痛。
白珠:白眼珠是气之精,黑轮外四围白色的部位都属肺。若肺火上腾于目,则白珠出现红色血丝。
两眦:两眦,统称目眦。靠颞侧的称锐眦、靠鼻侧的称内眦,在脏属心。小肠及三焦的经脉经筋均行至目外眦,胆的经脉起于目外眦,经筋结聚于目外眦,小肠经脉的支脉至目内眦,膀胱的经脉起始于目内眦。
眼皮:上下眼胞皆属于脾,肌肉组织功能主司其约束作用。足阳明胃经的细筋网维于下眼胞,足太阳膀胱经的细筋网维于上眼胞。目网指的是上下眼胞的睑边,又叫目睫,主司眼的开合功能。
睫皮:睫毛属脾。若脾胃气虚,眼胞皮肉紧缩,胞楞拘急,目不能开,生长在胞楞的睫毛便会倒入眼中,这种情况叫倒睫拳毛,又叫拳毛倒插。
目泪:泪是肝之液,风行则水动,如肝风内动则常泪出。还有在肝火盛的情况下也容易泪出,这就好象烧竹沥一样,用火烤则竹沥渗出。若病人迎风流泪,是风火之邪相合所致。若突发悲哀伤及于心,此时悲痛泪出是气与肝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眵(音chī):目眵,俗称眼屎,多属肺气结硬于此。
目眶骨:目眶是指眼窝四周的骨头。上边的叫眉棱骨,下边的叫琢骨,之外就是颧骨了。
琢(音zhuō):琢骨是指目下的眶骨,颧骨内侧与上牙床部分相连。
頞(音è):頞是指鼻梁,也就是常说的山根部。
鼻:鼻子,是主司嗅觉的器官。
山根:足阳明经脉交山根处,可作望诊中望心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故《灵枢》说:下极者心也。
鼻柱:鼻柱在山根下。相家说:年寿是指鼻尖部位,在望诊中可作诊断肝病的参考,年寿的左右与胆相应,可作诊断胆病的参考。
面王:面王指鼻尖,又称鼻准。相家说:鼻头也叫明堂,属土,与脾相应。明堂两旁为等边相等,上有迎香穴,另上有鼻孔深处之通道。相家还说:兰台廷尉应胃,足阳明胃经起始于鼻的两旁,其经筋亦结于鼻旁。
鼻孔:手阳明大肠经经脉挟鼻孔而行,手太阳小肠经经脉抵于鼻,足太阳膀胱的经筋结于鼻下两旁。
颧:颧为颧骨,若病人两颧现为赤色多预视肾有虚损。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筋结聚颧部,足阳明胃经的经筋合于颧部,手太阳小肠经的颧髎穴在眼下颧骨部位下面锐骨端的凹陷中。
人中:人中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肤纵沟部,可作为望诊时诊断膀胱、子宫病变时的参考。若人中沟平浅,嘴边无有胡须的男性多患有不育症。手阳明大肠的经脉交叉于人中部,督脉的水沟穴也在人中部。
琢:是指琢与鼻旁间近生门牙的骨部。
顑:顑,俗称之为腮,是指口旁颊前之软组织处。
耳:耳是主司听觉的器官。肾气通于耳,肾元充足则听觉聪敏,若耳的听觉功能异常则应首先考虑到肾的原因。
蔽:蔽是指的耳门。
耳廓:耳廓是指的耳轮。足阳明胃经上行于耳前,其经筋结于耳前;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行于耳前,手少阳经筋循耳前,足少阳经筋循耳后,皆属于目外眦;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的经筋皆结聚于耳后完骨;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皆行于耳后部位。
颊:颊是指耳前颧部脸的两侧部位。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筋皆上行于颊,手太阳小肠经只有经脉上行于颊,足阳明胃经的经筋循颊而上行,足少阳胆经经脉、经筋皆循行过颊,足厥阴肝的经脉下行颊里,手少阳三焦经经脉从耳上角以屈下行颊部,两支脉亦在颊部相交而行,足阳明胃经的颊车穴就在耳的下方。
曲颊:曲颊是指颊之骨。因其曲而向前,形如环形,受下牙床骨尾之钩而名。
颊车:颊车是指下牙床骨。下牙床骨总载诸齿,能细嚼食物,故叫作颊车。
口:口是主司言语和食物摄入的器官,属脾。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之经脉交于口,脾主司运化,食物进入口后藏之于胃,脾运化其精微物质以营养五脏,所以五脏的功能与脾关系密切,其功能旺盛与否皆验之于口。
唇:唇是指口之外端,由是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阴明胃经所主。热邪盛则唇深红,寒邪盛则唇淡红,邪气实则唇红活,经气虚则唇黄白,脾燥则唇干,脾热则唇裂,肝风内盛则唇润动不止,脾虚寒盛则唇现青色。或者因七情聚然变化,动火伤血,或心火传脾,或饮食肥腻厚味,湿热伤脾,皆可出现口唇肿及白皮皱裂如蚕茧,或唇下肿黑如枣。
吻:吻是指口的四周,口上生有胡须,大肠所主。
颐:颐是指口角后面颊之下的部位,生有胡须,胆所主。
颏:颏是指口之下,唇至最下边的部位,俗称下把壳。男性颏上生长有长须,胃所主。
颔:颔是指颏下与结喉之上两侧肌肉软组织之处。手太阳小肠经筋结于颔,足少阳胆经的经脉、经筋皆行于颔。
齿:齿系指牙龈所生长的骨质部分。内床部分叫齿,在外整齐的部分叫牙。牙齿由肾所主,齿为骨之余,故牙齿之病多归肾论治。临床先分清齿病是在牙床还是病在牙齿,上牙床属于足阳明胃经,喜寒而恶热,下牙床属手阳明大肠经,喜热而恶寒。如果牙床的病治牙,牙的病而去治牙床,是怎么也治不好的。
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是主司味觉的器官。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手少阳三焦经之经脉、经筋均系于舌。
舌本:舌本即指舌根。
颃颡:颃颡是指口内直上咽喉壁上的后鼻道,主司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悬雍垂:悬雍垂是张口作“啊”音时所看到的喉部似乳头样的小舌,俗称叫作礁嘴。
喉:喉是通声音、气息的通路。喉在咽前方,与肺相通,主司气体交换,故称作肺系,也说作喉气通天。肺热甚则见喉哑,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皆循行于喉。
咽:咽是指饮食的通道,在喉腔的后方,与胃相通,主司饮食物的纳入。胃口在膈膜以下,咽部至胃的长度是1.6尺,通称之为咽门,咽门以下有膈膜,咽气与地相通。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的经脉挟咽,足厥阴肝经循喉,心、脾、肝三经之邪均可出现咽喉干的病症。
喉咙:喉咙是肺所联系的器官
嗌:嗌是由所系,是指咽的下端,食管的上口。手太阳小肠经之经脉循咽,其病邪可致嗌痛。手少阳三焦经之病邪可致嗌肿。
会厌:会厌是喉管上窍似皮似膜的组织,上司开合,系声音的门户。若饮食下咽时会厌不闭,则可能饮食物误入气道。凡舌抵上腭时则会厌能闭,若喉、咽、嗌、会厌四器官组织之功能有一个失去了,病人就会因不能正常饮食而死。
结喉:结喉是指喉部正前方向前突起部分,相当于喉的管头(喉头的甲状软骨)部。瘦人多突出于颈前,胖人则多隐于肉中而不现于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