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文章
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作者: 赶潮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7:28 被阅读37次

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2018年4月22日到25日,在莱州市教体局张局长的率领下,作为莱州观摩团成员,我参加了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区2018年学术年会,聆听了专家报告,观察了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的“We-课堂”教学现场,感受了校园的育人文化。

听到中国芯片制造受国外技术制约的新闻报道,深刻感受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重要性;听了新样态学校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深刻感受新样态的呈现,是需要内生式发展的,故我的发言题目就是“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一、提升教育认识,认清教学方向

自去年2月25日参加北京新样态学校联盟首届实验区启动会议以来,今年是我市参加的第二届会议,一年来新样态联盟学校从400所发展到900所,接近陈如平所长计划中的1000所。新样态学校规模发展如此之快,说明陈所长所倡导的新样态学校理念是正确的,提出“至善”的最高信仰是得到普遍认可的,提出的“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学校特征是得到认可的。这次,陈所长到杭州笕桥教育集团举办这次学术年会,既是对新样态学校发展的一次年度总结,也是对今年新加入的500所学校的一次启动,更是对笕桥教育集团的一次鼓励。原来,早在2016年时,陈所长就是根据笕桥的“新样态课堂”提出“新样态学校”概念的,也算是“不忘初心”的一种学术回馈。

新样态学校建设包含六个方面,诸如,智慧教育、魅力课堂、课程再造、创新管理、家校共育、美丽学校等,但我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建设,因为课堂教学水平是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直接窗口。在工作报告中,陈所长首先提到的就是课堂教学的问题,他认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针对教师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的做法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推介的做法是,“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改变搬运工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学会以孩子眼光看待孩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成长”等。他还摘录了教育部长陈宝生2017年9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的重要观点,梳理了“四个回归”和“课堂革命”,大意是:“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于课堂教学如何改进,陈所长接着说,“课堂教学研究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课堂里有什么?教师要从人、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把握好课堂的关键要素;二是你现在在哪里?教师要从认识论、主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重新给课堂定位,反思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三是你如何改进?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自觉,对课堂进行整体建构”。 我想,课堂教学的这些认识弄明白了,思想打通了,行为转变了,我们课堂教学新样态的“容貌”自然也就生成了。

二、走进笕桥实中,观摩“We-课堂”教学

这届年会也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笕桥教育集团的We-课堂高峰论坛,笕桥教育集团的一所初中、两所小学成为新样态学校的观摩现场。在观摩笕桥实验中学时,我了解到“We-课堂”的英文表述是Wherever We can E-learn,含义是:We-我们的课堂,我们是课程的创生者,我们是经验的分享者,我们是课堂的管理者;E-互联网+,E-learn ,混合式学习,精准化导助;Wherever :实虚融合的学习环境,基于意义的全球学习资源。课堂结构是通过导、诊、助、研、评等五步实现的,分别是:第一步,导:优化导学手段,优化导学案,探索导学卡,微课导学;第二步,诊:完善拓展性课程网上自选,互助自评,分层实施办法;第三步,助:在“三自”课堂基础上,制定自主性学习指导意见,探索板块式课堂形态课例;第四步,研:开展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助式教学子课题研究;第五步,评:自主性优化“研学”环节指导意见。从课堂结构来看,有点像我校“导学互助”课堂的“导、学、研、练、评”等五个课堂环节。

走进教室,我注意到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按小组合作进行的,6人一组团团坐,一个班级5个小组,学生数大约30-33人。一个午间自主的时间,各个班级安排了小组文化展示活动,由一个值日班长主持,各个小组分别展示了各自的小组文化,主要是从小组的组名、组徽、组歌、组规、组训等方面做了介绍,每组的典型代表还分别亮相做了发言,介绍了自己的分工与管理职责,主持人总结了前面的表现,布置了下阶段的重点工作。从学生的活跃程度和参与表达来看,笕桥实中的学生小组文化培训是常抓不懈的。细咂一下,我感觉有点儿像咱们山东某课改名校落实小组合作的影子。

走进课堂,我观摩的是数学课和物理课。数学课是讲《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是来自北京中关村名师讲的;物理课是讲《力》,是笕桥实中的教师讲的。我的观察点是看看北京的名师的课堂特点高在哪里,笕桥实中本校的教师如何落实他们的We-课堂。结果,两节课我都有很大的收获。抛去课堂模式的外型,先说数学课,我看到了课堂的思维含量,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在师生谈话式的交流中,课堂的思维意识慢慢流淌出来,没有感染式的说教,只有沟通式的引导;在发现平方差的公式特点后,教师设计了一组单项式和数字,诸如16x2y2,2,9a4,1/4,1…等,让学生自己组合出符合平方差公式的式子,看看能组合出多少组,并进行分组展示。这就是一个具备深度思维的好设计。再说物理课,我看到的是学生分组活动进行实验探究的场景,接着是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形成基本力的概念,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特点,课堂是一节快乐的活动探究课。这节课的重要特点,是把E-learn的混合学习和精准化指导嵌入了课堂,每个小组一块平板,每人一个按键做题器,大平板小组共同查看导学任务和微课介绍,小按键器对课堂练习进行选择作答,每人做题正误一目了然,做到了精准化反馈,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说,这两节课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一节是思维引导的课例,展示出We-课堂的We涵义,我们是课程的创生者,我们是经验的分享者;一节是“互联网+”辅助的课例,展示出We-课堂的E涵义,E-learn ,混合式学习,精准化导助。一个是走心的,沉淀思维的;一个是活动探究的,高效反馈的。

实际上,除了课堂之外,笕桥实中还有一叫做博约课程的策划,博约课程主要分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以“求真、养正、尚美”为核心理念,衍生出语言与文字、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信息与技术、体育与艺术、综合实践等六大维度,再从各个维度拓展出若干门校本化的自选课程。课程规划设计一定是基于校本化的顶层设计的,落脚于学生的差异发展和特长发展。我校基于“1+6+X”课程序列,直到现在刚提出的“启航课程、续航课程、远航课程”应该也是可以借鉴不少构思设计理念的。

三、聆听百家争鸣,感悟先进经验

学术年会是要看明白发展方向的,高峰论坛是借鉴各方典型经验的。有北京朝阳实验学校的“思考力课堂”,是强调文化内生的,他们确定“思考+行动”的教育哲学,突出“思行合一,思方行圆”,课堂着重推行三种学习方式:“有目的地学习—注重目标认识”“合作地学习—注重二人互助、三人同行、四人分享”“主动地学习——注重综合评价,调动学生创造性学习”。有“主题探究课程”的设计规划,如校本探究课程《王维.诗中画》已经编撰出版,目的是“让每一个儿童都成为探究者”,他们的理念是: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主题就是学生一个智慧世界。宁波古林镇中学的《自主课堂—构建有意义的对话状态》,借用的理论依据是佐藤学的合作对话理论,有意义的学习对话是源于与知识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和与自己的对话的,说到底还是与思维的对话。

除了新样态学校交流,几个名家的教育主张,进一步提升了我的认识层次。

浙江大学的盛群力教授做了《扶放有度》的专题报告。他提出的观点是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先扶后放”,教师先帮扶,后放手。他用两个交错的三角形来描述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教师的倒置三角形是教师主导、教师示证、教师辅导,教师作用越来越弱化;学生的正三角形是同伴协作、独立表现、学生主导,学生的作用是越来越加强的。教师的导的倒三角形向下端的尖角越来越弱化,学生的学的正三角形向下端的底边越来越强化,教的方法向学的方法进行转化,教的倒三角形与学的正三角形是互补的关系。课堂基本流程是:我做你看;我做你跟;你做我帮;你做我看。这就是“先扶后放”的教学流程。我个人感觉,这套理论与我校“导学互助”课堂的“导学”DNA双螺旋结构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先学后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法,“导学互助”应该也是“扶放有度”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想我们的“导学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继佐藤学的合作对话学习共同体理论之后,在“扶放有度”的理论中再次找到了理论根据。

中国教育科学院的郝志军所长做了《探寻优质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他提出了现代课堂的三个本质特征是:实践性的活动、社会性的交往、价值性的文化;四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在教学策略上,他建议,要推进精教精学的有效教学,要推进多维合作的深度教学,要推进价值引领的高度教学。我注意到,郝所长的课堂教学最后一定要提升到课堂的文化价值上,这是一个新的课堂观点。确实,我们多年来一直提的三维目标教学,教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第一个层位的,教导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第二个层位的,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是第三层位的,这个层次就是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意义建构,感悟到学习的价值所在,这即为形成高端的学科的课堂文化。这种课堂文化习惯沉淀固定下来,应该就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吧。

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做了《找寻学习的真实发生》,从学习设计的视角出发,讲解了四个课堂实例,让人感悟什么是有效的学习设计。第一,学习的实质。课堂设计要从问问答答的对话设计转移到以任务为中心,简单问答是表层的,以任务为中心的互动才是有效的。第二,学习的设计。教师的备课要备资源和支架的,资源是指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阅读或经历,支架是指让一般的阅读或经历成为有意义的学习,简言之,备课就是提供素材并作出相应的引导。注意提示一下,关于支架的理解,我们传统意义上注重较多的是教师的语言设计,而很少关注利用素材的教学策略。第三,学习的组织。课堂教学不是观察教师如何讲课,而是要看教师如何组织学习,要看学生如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是如何帮助学生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第四,学习的评价与拓展。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是识记性的碎片知识,有些是需要进行思考的拓展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背景分析方法,培养思维习惯,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并且这种学习素养要向课前和课后转化,这就是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下的思维习惯和价值方法,而非标签化的知识符号。

这三位专家没有谈课堂教学的模型和框架,谈的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思维方法。先扶后放论—课堂文化论—思维方法论,都是大家的思想成果。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育载体或课堂具体形式,我想,应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而灵活取舍了。

四、学习百变样态,提升自主内涵

“临渊羡鱼,不如推而结网”。我校作为中国新样态联盟莱州市实验区首批实验学校,自去年参加北京会议加盟以来,认真梳理了我校的突出特点和发展优势,结合“崇德弘毅,学文攀峰”的校训要求,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增值”的新样态教育理念,从开设“文峰聊书”教师新样态论坛“描绘自身画像”做起,以 “导学互助—思辨课堂”和“启航、续航、远航”三航课程为两大抓手,从课堂知识增值,从成长发展增智,从生命素养增质等三大层面提升,用内生式增值发展的新内涵,去呈现文峰中学“增值教育”的新样态。

1.用阅读扮靓师生新画像,提升文化底蕴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我们是从推行阅读开始的,主要组织了三个层面初成品牌的阅读活动。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文峰聊书”活动。学校从2017年上半年推出“文峰聊书”活动,全校共读一本经典专著,人手一册经典图书,从国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国内读陶行知)开始,统一读书进度和内容,摘抄名言警句,形成文本积淀,实行“双周交流”制度。通过聊书,引领教师走上“聊书—改变—再聊书”的专业成长的新样态之路。

二是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文峰咖吧”活动。学校同期推出“文峰咖吧”活动,主要阅读者是班主任,每人配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每周统一阅读一条班主任的教育故事,撰写阅读心得,实行“单周交流”制度,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不断增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实践水平。

三是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学校一直坚持“早诵午写暮省”活动,实行“三个30分钟阅读”。即“早晨诵诗词30分钟、中午阅读书写30分钟、晚上自主阅读30分钟”。近年来,我校以“校园读书节”为契机,在诵读传统经典《弟子规》《论语》《孟子》《朱子家训》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学生阅读展示活动,以级部为单位组织了“读书达人秀”展示会、“阅读能致远,书香能修身”推荐会、“读书滋味长”交流会、“春日踏歌行”诵读会等。现在,学生每天诵读已约定俗成,年度活动已经定型,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让校园充满朗朗书声,充溢浓浓书香,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师生的人格品位。

2.用思辨深化师生新思维,增质课堂素养

在“导学互助”课堂形成规范后,学校一直坚持寻找“出模”的关键点。基于增值的教育理念,我们意识到,“导学互助”课堂的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学生展示、班改评价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部分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没跟上,主要表现是用知识教知识,把知识的积累当成是评价学业水平和道德教养的主要方式。同时,我们研究高考、中考试题发现,考查的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而是把知识当成解决应用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工具,并且是批判性的工具,把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引入教学——做到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导学互助教学策略从“形式之模”要转向“思辨之质”。“思辨增质”课堂就是我们找到的“导学互助”课堂的第二次提升点。这是我们教育认识的一个思维增值。

在教师层面,推出“集备思辨-增质课堂”活动。教学研究的新思路是:我们以导学稿教案为切入点,以集备教研为思辨形式,以“N+1”同堂共上一节课为展示形式,以组织年度“课堂教学大比武”为汇报表彰形式,以个人反思为提高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思维质量。

在学生层面,推出“合作思辨-增质思维”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研究的新思路是:我们以探究问题为切入点,以四人合作小组为思辨形式,以现代思维工具为展示形式,以个人梳理思维导图为提高方式,主要学生让做好知识结构化,概念迁移化,认识价值化等思辨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思维品质。

3.用课程拓展师生新风采,发掘个性特色

围绕着增值教育理念,我们在思考完善学校的课程育人体系时,对现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适当整合重组,扩大活动体验和道德规范认识,系统整合了我校的课程认识观,推出了“启航、续航、远航”三航课程构架体系,让三航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践行,扎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为学生的青春护航。

德智相融,知行启航。我们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课程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道德经验统称为启航课程。启航课程是基础的、必修的,我们是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两个方面都成为合格的学生。启航课程的统一课堂教学范式是基于“导学互助”模式,推进“思辨增质” 课堂。

私人订制,兴趣续航。我校的续航课程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而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的。我们落实这个课程的载体是“1+6+X课程”体系。“1”是指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即所有的教育都指向“人”这一中心。 “6”是指我校根据学生素质构成要素,开设的“六大核心素养”类自选课程,一是身心健康类,二是合作学习类,三是审美雅趣类,四是学会生活类,五是实践创新类,六是公民意识类。 “X”指适应学生兴趣化发展的多个自选课程,可以多元适时调整。

定向发展,特长远航。我们把特长社团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定位为“远航课程”。 远航课程指向的是学生共性的特长发展。围绕学生“凸显特长,发展能力、提升素质”这一原点展开,由学校根据特长生的共同需求,统一开发,统一安排师资。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形式的选择、活动过程安全事项、结果呈现等关键环节给予点拨指导,为学生提供特长发展的空间。

观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学术年会,知不足,故学有所获;返校思考,瞻前顾后,踌躇满志,故思而有得。所获感悟交流如上,所得努力工作如后,争取早日呈现文峰中学的新样态,为莱州市教育教学再添一抹新亮色。

2018年4月30日

相关文章

  • 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2018年4月22日到25日,在莱州市教体局张局长的率领下,作为莱...

  • 教研新样态

    7月共读思考题 如果您是教研组长,您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如果您是校长,您在提升本校教师教育素养方...

  • 稼翁口占一绝丨梨花尽

    一场风散梨花雨,百亩林成竹叶青。 欲看琼香开满树,还须新燕唤春醒。

  • 合作学习新样态价值解读

    [红顺视点]:合作学习新样态价值解读 《中国教师报》倡到的合作学习新样态,是课革迭代升级,这种课堂模型,挖掘、放大...

  • 学校课程新样态

    有为课程 课程初体验:今天阅读的是海港小学的“有为”课程,对课程设置有了一点基本认识,无论名字怎么叫,课程的维度实...

  • 发现教研背后的力量 ——寄语槐荫教研新样态

    发现教研背后的力量 ——寄语槐荫教研新样态 □曲文弘/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5月17日,周五。槐荫教研新样态:20...

  • 《闲语》

    打坐沉思虑 读书悟不足 欲穷节义理 还须辩微著

  • 千山万壑,也须自行

    寒江不渡人 若欲入暖乡 还须君自渡

  • 玉堂春(四)

    青云欲坠笑谈古, 战马终成瘦骨枯。 鸿鹄高远还须望? 卢鱼深翔不可沽。 至今不得寻君处, 长枪掩缨兀自哭。 可怜一...

  • 精神成长

    新样态专家刘俊祥来盐湖区推进样态工作2017年10月24日 1、丰富自己 丰富自己的研究历程,经历,方能收获! 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成新样态,还须增内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ft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