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除开研究生之外,我们大概有着19年的时间是在学校中读书的。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思考过我们去学校上学的目的,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要把我们一生中最年轻的,最重要的一段时间交给学校!
李公朴先生的《实验读书》一文,正是由他在江苏省立实验小学的讲演词所增删修改而来。
在这篇文章中,他给我们讲述了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做事,读书与求进步的关系。给我们指明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在学校更好的去读书去求知。
从古至今,不论是私塾,还是学校,它们存在的意义都是没有多大改变的,都是为了传授知识,传授学问的;父母把我们送入学校,也正是为了让我们求读书,去求知识的。
要想求得知识,我们单靠书本是不行的,应当把实验与读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求得知识。
学校的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将来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和改造社会的准备时期。
所以在学校时,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验我们所求得的知识是否正确,又可以在实验中获得更新的知识;从而实现读书的真正目的。
一、做人与读书
做人不是和牛马一样,只是顺应环境、屈服环境,而是要能够自动地积极地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
在读书的时候,就应当从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两方面实验起来。
这样在社会上就可以做一个明了时代和改造社会的人。
二、做事与读书
所谓学问必须是能知能行,而且是正确的知,正确的行,才能算是真学问
要想达到正确的知,正确的行,就应当把求得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实验起来。
三、求进步与读书
当我们遇着各种困难和障碍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有知识,因为多一分知识就多一分解决困难的能力。
同时要有求进步的决心,只有我们人类有着这种决心才能把历史和社会推向前进。
怎样才是求进步的决心呢?
第一是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
假如在还没开始学的时候,我们就害怕这些痛苦和失败,那一定是学不会的
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若有了怕失败怕困难的观念,一定是不会成功,也一定是没有进步的。
第二个是要有创造的精神。
因为宇宙间的现象和社会间的事理,是要我们随时随地去创造、去发现的,这样才能去改造社会,社会才有进步。
所以,我们应当取人的长处,不要学人的短处,以此来创造出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从而使自己进步,社会进步,国家进步。
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有不怕吃苦和创造的精神,养成求进步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道德有能力而且能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的人。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才能真正的求得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