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朔北大漠褪去一望无际的灰色,仿似弹指一挥间,摇身一变处处鲜活;当雁门雄关不再孤独沉睡无人问津,国内外的友人纷至沓来,表里山河一睹风采;当汾河两岸高楼林立,一座座桥梁蜿蜒盘旋,凌空腾起;当幽幽古城门庭若市,晋商的智慧再一次被揭开神秘的面纱,我们坚信,乔家大院的无数飞檐终会驰骋万里,飞到世界舞台。感谢时代,感谢党,感谢每一代在崛起之路上挥洒汗水的中国人,感谢我们出生在这片被爱得深沉的土地。
檐不知大家可曾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抱愧山西》,文中有一段对大寨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上开出了整齐的梯田,起早摸黑种下了一排排玉米……大寨,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毋庸置疑,便是山西的缩影。”每每读到这些桥段,我总是不断搜索、重温记忆力的那些片段,意图记录温情,留住感动,蓦然回首,才发现宝贵的记忆库中,留住的也正是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变迁,顾名思义,它与普通的变化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就先从农业说起。忆儿时,一条坎坷泥泞的黄土路,一辆破烂的人力工具车,一轮红骄阳,一顶破草帽,一个不留情面的大坡,欢快的奔了远方去,留给农民的只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汗流浃背和无奈辛酸的望尘莫及。秋收,相信是每个农村孩子无法避免的五味杂陈的经历,时值国庆节,当城市的孩子正跟着家长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新闻里的报道处处弥漫着为祖国母亲庆生的喜悦,而此时的农村娃,也在以另一种方式,献上为祖国母亲的献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活相同,一年又一年,我们依然用最原始的劳动力执着而无奈地征服着这片黄土地,每每假期结束,手肿的像鸡大腿,到了学校才开始缓解这漫长七天的乏力。到如今,一辆辆现代化的收割机开进了地里,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几十亩骄傲挺立着的玉米秸秆,分分钟被放倒,金黄的玉米直接被收割到机器里。作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娃,我想起了课本上一直离我们很遥远的马克思原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收割机器一直不断改进,收割的速度和质量都令人叹服,农村娃也终于可以趁着国庆节出去旅游了,遥远的美国机械化农业终于不止出现在新闻里,老百姓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意义。
整齐的田地说完农业,再谈谈农村的教育。当年,“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凭借着一张《我要读书》的黑白照,迅速走进全国人民的心里,一夜之间,仿佛通过一双对知识无限渴求的大眼睛,将农村教育这块现代教育的短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国人面前,希望工程以春风般的速度吹进了无数农村,让我们感受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一间再寻常不过的典型晋北风格的瓦房,几张不知坐过了多少代人陈旧而朴实的榆木桌子,一位在这片热土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和蔼可亲的乡村女教师,十三个像白纸般纯洁无知的同窗少年,这便是我简单而快乐的小学时光。直到上次回老家,特地又去小学的校园转了转,十几年无人使用的教室,已是一副破落不堪的样子,房檐上的枯草,四处漏风的门窗,早已没有了当年生机勃勃的朝气,只是看着这些“破转烂瓦”和一草一木,似乎总能回顾起我们当年叽叽喳喳长大的天真烂漫的身影。校门口砖头砌的柱子上,雕刻着一副大字:“勤奋读书,振兴中华”,在昏暗的路灯衬托下,这两行字显得格外神圣和庄严。如今国家为农村孩子配备了崭新的校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美丽的球场和塑胶跑道,还有那么多高校毕业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农村孩子终于赶上了好时光,只要你有一颗积极进取向上向好的心,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再也不是历史课本中一句遥遥无期生涩难懂的口号。
勤奋读书,振兴中华如今的农村,再也不是昔日落后的农村,老人们看病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读书,庄稼春种秋收都靠先进的现代化机器,一条条宽阔崭新的柏油马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停着用来代步的小汽车,现代化农业园区和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农村异军突起。现如今,呼吸着澄澈新鲜的空气,吃着自己种植的天然无公害绿色蔬菜,看着滹沱河的水,蜿蜒流淌而悠然自得。她是我们的母亲河,更像是默默陪伴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智者,她陪伴着我们挺过了七十年代的忍饥挨饿,度过了八十年代的艰苦奋斗,引领我们在九十年代阔步前进,昂首挺胸迈进了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机遇带来繁荣,奋斗创造机遇,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华夏子孙刻在血液里的印记。喜鹊扑翅而去,从一棵树飞往另一棵树,不断为我们带来好消息,和平鸽漂洋过海,带着国人万众瞩目的期盼,带着大国崛起的决心和姿态,飞往更广阔的天地。
鹰击长空,一跃而起,腾飞不是一朝一夕的冲动,厚积薄发才是我们的底气;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滴水穿石不是水滴的力量,而是持续奋斗带给我们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