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2-20

2019-02-20

作者: 德虔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9:34 被阅读0次

    地三、於二種(分二科) 玄一、簡非

    【又非修習如是青瘀,乃至骨鎖毘缽舍那應頓觀察。】

      我們「非」字不唸。「修習如是青瘀,乃至骨鎖毘缽舍那應頓觀察」。就是一下子把所有的青瘀膿爛都把它觀察出來。「頓」是很迅速的。現在「非」,不是這樣觀察,你不要這樣觀察。那麼怎麼觀察呢?這簡非。這樣觀察是不對的,這個頓觀察是不對的,不要這麼觀察。

    玄二、顯正(分二科) 黃一、修二分齊(分二科) 宇一、舉一青瘀(分二科) 宙一、標

    【纔應於一尸骸青瘀,起勝解已;尋復令心於內寂靜。】

      第二科顯正,這是對的。分二科,第一科修二的分齊,分二科,第一科是舉青瘀。又分二科,第一科是標。「纔應於一尸骸青瘀,起勝解已」,你剛剛起的這個勝解,變現出來一個尸骸青瘀。靜坐這個地方,只在心裡這麼想,心裏想,想出來這個青瘀。「纔應於一尸骸青瘀,起勝解已;尋復令心於內寂靜」,「尋」就是立刻的,立刻的令心寂靜住,不要去再想那個尸骸,去觀察去了。

    《披尋記》一四八頁:

    《尋復令心於內寂靜者:此顯內攝其心除遣所緣。謂捨觀相,復於所緣思惟止行故。》

      「尋復令心於內寂靜者:此顯內攝其心」的意思。「除遣所緣」,把所緣的尸骸又把它放棄了。「謂捨觀相」,把這個觀相棄捨了。「復於所緣思惟止行故」,這是修奢摩他止。前面修完觀了,就告一段落,然後就修止,這樣意思,是要這樣修。

    宙一、釋(分二科) 洪一、修觀時

    【乃至於此所緣境相,喜樂明淨,無諸擾惱,不彊勵力。齊爾所時,應於如是尸骸青瘀發起勝解。】

      這是第二科解釋。分二科,第一科修觀的時間。「乃至於此所緣境相,喜樂明淨」。「乃至於此所緣境相」,你修觀以後就停下來修止,「於內寂靜」,寂靜到甚麼時候呢?到「所緣境相喜樂明淨」。心裡面適悅相應就是「喜樂」。「明淨」,青瘀的所緣境很分明的顯現出來,而又心裡面還是很清淨的。「無諸擾惱」,沒有欲尋思、恚尋思,這些擾亂的煩惱。也「不彊勵力」,不須要用很大的力量。「齊爾所時」,就是到那麼多的時間,「應於如是尸骸青瘀發起勝解」。這時候又修觀了。前面是修觀以後修止,修止以後又修觀了。「齊爾所時」就是那麼多的時間,那麼多的時間是多少呢?就是隨你的情形。你也可以修二個鐘頭的止,或者是四個鐘頭也可以,這個時候就修觀。

    洪二、修止時

    【若纔於此,乃至勵力,方現在前,爾時於內應修寂靜。】

      這是第二科是修止的時候。「若纔於此,乃至勵力,方現在前」,若是你這個時候於此所緣境界,前面說是不彊勵力,現在說是勵力,現在忽然間要特別用力,這個所緣境才現前。「爾時於內應修寂靜」,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勉強,你就修止,再修止,這樣子。

    宇二、例餘一切

    【如於青瘀,乃至骨鎖,當知亦爾。】

      青瘀是這樣子修,修觀又修止,修止又修觀。就是在這個青瘀的所緣境上可以這樣子,乃至到骨鎖也是這樣子,修觀了又修止,修止又修觀。

    【由此道理,乃至無量,當知亦爾。】

      由這個道理,就是一個青瘀乃至一個骨鎖,也是用這止和觀,止而後觀,觀而後止的道理,乃至到無量的青瘀、無量的骨鎖,「當知亦爾」也是這樣子;修觀而後修止,修止而後修觀,也是這樣子。

    黃二、住靜勝解(分二科) 宇一、標

    【如是令心內寂靜已,復應發起寂靜勝解。】

      這是第二科住靜勝解,分二科,第一科是標。「如是令心內寂靜已」,前面修了止又修觀,修觀又修止,這樣子「令心寂靜已」。「復應發起寂靜勝解」,應該修這個法門,這樣修。這是標,下面解釋。

    宇二、釋

    【謂從最後無量青瘀,乃至最後無量骨鎖,內略其心,方便除遣。】

      「謂從最後無量青瘀,乃至最後無量骨鎖,內略其心方便除遣」,這個地方有點變化,「內略其心」就是修止的時候心於所緣境,青瘀或是骨鎖不要多分別,等於是修止了。「內略其心,方便除遣」,這個時候你善巧方便的除遣所緣境。

    【安置眾相,不顯現中。】

      這個青瘀、膿爛乃至無量的骨鎖這個眾相,安置在不顯現中,不現前了。這個所緣境裡面沒有青瘀乃至骨鎖了。

    【不全棄捨有分別相,亦不分別。】

      「不全棄捨有分別相」,但是你還沒有完全棄捨這有分別相,還要保留一點。「亦不分別」,說是不棄捨有分別相呢,但是也不分別,前後這個話是這樣說的。

    【唯即於此所緣境界,安住其心,無相、無分別,寂靜而轉。】

      「唯即於此所緣境界,安住其心」你還是在所緣境上安住其心。「安住其心」,這個心是無相、無分別,寂靜而轉了。

    《披尋記》一四九頁:

    《不全棄捨有分別相亦不分別者:如前正加行中已說: 於所緣境不捨不取。由於所緣止行轉故,不名為捨。即於所緣不作相故,無分別故,不名為取。其義應知。》

      「不全棄捨有分別相亦不分別者:如前正加行中已說」了,怎麼說的呢?「於所緣境不捨不取」,也不棄捨它,但是也不取它。「由於所緣止行轉故」,由於你對於在這所緣境上是用止行,這個心是止的,止住在那裡不動。「不名為捨」,你還是有這個所緣境的,所以「不名為捨」。「即於所緣不作相故」,你不在那裡各式各樣的分別,「無分別故,不名為取。其義應知」,這樣解釋這段文。
    (2019.2.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j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