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散着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节,花已开满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小时候见过满果园的梨花,远看似雪,近看花蕊有近似粉色,不仔细看甚至观察不出来。不似桃花灼灼,梨花确实称得上清明。
苏轼40岁作此词,人生已过大半,比喻自己是东栏一株梨花,如雪一般,清明坦荡。人生看得几清明。
今天在跑步的时候,想到苏轼一家,苏轼固然璀璨,但最厉害的还是苏洵,不论是自己成就还是教育子女,看他的经历,你会发现他几乎是在完全不可能的几率中,为自己打了翻身仗,说他大器晚成太轻飘飘了。一个27岁之前都不务正业的人,一个考了三次科举,苦学十年仍然考不中的人。在当时的价值评价体系里,他37岁前妥妥的loser。
37岁回家守孝,把十年的读书方式彻底摈弃,用另一个十年开启自由的读书、育儿。仅仅这种勇气没有几人有。一切归零,真正认识自己,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固守的所谓一技之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敢直面自己过去的失败,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吗?他敢!
对于育儿,苏轼苏辙,在道士老师那儿上了三年,跟随当地有名望的老师学习一年,剩余的大都是苏洵自己在教。为什么一个屡考不中的父亲能教出特别适合考试的两个兄弟,如果他自己学习方法不对,为什么他能教会儿子?这简直是谜题。他家的人越来越有意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