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碎片化时间写作,3个小妙招教你运用和建立写作结构。
如果说掌握一项技能,可以快速改写一个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写作一定是其中之一。在职场,你会发现一个“会写的人”,往往都是“不可替代”的人。
但大家都会说,写作可以提高人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人的命运,可我们平时没时间写。怎么才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答案是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比如:
1.上下班等公交
2.排队购物
3.等外卖或排队吃饭
4.午休
5.下班后的空闲时间
这些时间虽然是零碎的,完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完成写作。
教大家三个习惯帮助你有效进行碎片化写作
01
即时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在碎片化时代尤为重要。我们很多时候,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的头脑会突然闪过一个想法,或一个极具启发的灵感,此时的我们做什么呢,一句话:马上记录下来,让灵感保存下来,这可是写作的又一素材。
只要你留心,你都可以随时捕捉灵感。不管是一次事件,还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甚至在朋友圈里的留言、微信群里的讨论,都是灵感的来源。你要做的就是迅速把它们记录下来,放进你的素材库里,就是别人偷不走的文章创意和和构思。
02
把灵感变成提纲,强化写作思路
记下的灵感如果不集结成提纲,就像一盘散沙,到最后,你越来越回忆不起来当初自己记下这个灵感的出发点和想表达的论点了。
用提纲把散落的想法串联起来,就相当于为文章注入了核心,将素材全部关联在一起了。
秋叶大叔提到了一种”视网膜效应”,当我们关注某种信息时,我们就可以比别人更敏锐地观察到这种信息,否则我们就会倾向于视而不见,直接忽略。
写提纲的目的就是提前告诉大脑,起到强化作用,”我要写这篇文章,我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和素材”。
03
平时积累写作框架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05年发布的一篇研究中称,”普通人每天会在脑子里闪过1.2万到6万个念头。”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场景、事件、人物语言和动作、物品都会激发我们的念头和想法。但如果不把这些念头结构化,迅速地与我们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就飞快地流失了。
如今的新媒体写作,只要了解最基本的写作框架,再往其中填充内容,产出效率就会非常惊人了。
比如,最基本的文章结构包括:
●标题:通常是灵感和核心论点的提炼
●开头:选择一个角度或背景或评论切入
●故事/例子:引人入胜,支持你想表达的东西
●结尾:引发思考、互动、留言
掌握了写作框架,就能够大幅提升你的写作效率,将从外界捕捉来的灵感编织成一张网,再通过写作将思维的触角延伸至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输入到输出,再实现输出到输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