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7580/3339e76f89539bee.png)
针对问题:分析后,我发现自己没有太多专业的知识储备,怎么办?
不多说,上干货。
一、看书。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到目前为止,你看了多少本书?底限,20本,没有就需要抓紧时间了。
1、 选书。书要选对,否则,浪费时间、金钱,还可能走弯路。
现在出书很简单,书店的书琳琅满目,有时候真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很多书是拼凑出来的,大量的插图、铜版纸、通篇的情绪发泄,这类的书最好少看。
看之前最好找到这个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问问,让他们推荐一些,列个书单;去知乎、豆瓣看看书评,看得分比较高的或偶像的豆瓣豆列,他们都在看什么;参加读书会,看看人家都在看什么。
2、 看书方法。很多人不会看书,要么特别慢,要么特别快,要么抓不到重点。看书一定要带有目的(纯娱乐的除外),哪些章节可以补充我的知识体系,哪些章节不需要看。最好是先看作者自序,再看目录,直接看本书精华内容。实在不行,就快速的翻一遍,边翻边用彩笔标注,哪些章节标注的痕迹最多,一般就是对你最有用的
上述建议纯属个人建议,更专业的方法建议去找个知识管理专家,上上TA微课或见面聊聊。
3、 实在不喜欢看,可以听书,有的人是视觉型,有些是听觉型。“得到--每天听本书”“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都可以。
二、观察榜样做事。在工作、生活中找一两个榜样,用心观察TA们是怎么做事的,然后模仿。生活中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就去看历史书,比如《资治通鉴》,看不懂文言文,就去看白话版,比如《柏杨版白话版资治通鉴》。
历史书记录的都是历史事件,从开始、过程到结束,这些历史牛人是怎么处理的,TA们的方法,即使放在今天一样很有借鉴意义。“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是看完史书最大的感受。
三、访咖。看看这个领域谁是大咖,上TA的微课,读TA的书,参加TA的线下活动,约TA聊天。
我在在行上目前已经约见了20多个各行业的大小咖,线上通话或线下见面。最大的感受就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方法,看到了不同的玩法和活法,同时也碰撞出不少精彩的火花。用很少的钱和时间获得了别人积累多年,付出很多得来的经验,我真心感觉太值得了(当然也有水货,这也正常哈)
跟人学,一定要选对人:
1、 有成果的,自己都没有成果,怎么让你有成果。查找下这个专家的信息,看TA干成过什么事;提前问一两个问题,看看他如何回答。成功过的人可以告诉你书上找不到的直接经验,甚至是捷径,这些是最宝贵的。
2、 有教训的。成功的人值得尊敬,失败的人同样也值得尊敬,但前提是TA很努力的去做过。TA虽然不能告诉你成功的方法,但可以告诉你有哪些坑是不能跳的。
3、 有骨灰级兴趣的人。什么都懂的,要么是大师,要么是骗子。大师是很少的,也不容易接触到,但生活中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却很多。在工作、生活中,要有意识的认识一些这样有骨灰级兴趣的人,最好你也培养一些骨灰级爱好。超级吃货、旅游达人、麦霸、剁手党,都是这样的人。
4、 有一定年龄的。有一种东西无法提前获得,这就是阅历。工作、生活中有意识的结交一些大你5-10岁的朋友,TA们刚走过的路就是你马上要走的,你不清楚的,可能TA们一句话就可以给你讲清楚。
四、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走走不同的地方,看看不同的人、事,胸怀大了,很多东西都会明白了(小组会定期组织一些活动,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你能参加)。
旅行必备:
1、 心情。不要太计较,不要太在意,宽容看世界,静静享受;
2、 记录。随时记录,不仅看到外面的风景,还有内在的自己;
3、 融入。参加一切可能的活动,多聊天,多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