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传奇,是性格的必然,还是清朝将他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人物、军事人物,生于1612年6月8日,死于1678年10月2日,祖籍南直隶,总兵吴襄之子,自幼聪明好学。
早年吴三桂
万历四十年(1612年),著名军政人物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他自幼练功习武颇有成效,尤其擅长骑射。
天启二年(1622年),吴襄调进北京,与辽西的望族祖大寿联姻,使吴祖两家势力都得到壮大。吴三桂在父亲和舅舅尽心竭力的栽培下,文武皆修,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开启了他戎马一生的非凡军旅生涯。
崇祯二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极亲率五、六万大军,避开固若金汤的山海关,从人烟稀少的蒙古绕道突袭北京。祖大寿听闻这一巨变立即携吴襄、吴三桂勤王,这一年吴三桂刚满17岁。崇祯四年(1631年),在大凌河一战中,吴襄在率军驰援祖大寿时,由于受阻临阵逃脱被削去总兵职务。
镇守辽东
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吴襄随祖大弼出征山东平息兵变,因表现突出立下战功恢复了总兵职务,吴三桂则沾上了光在当年出任游击。崇祯八年(1635年),23岁的吴三桂被升职为参将。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升为副将。崇祯十二年(1639年),吴三桂升为总兵。
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军在夹马山遭遇清军,双方发生激战,吴三桂的军事才能在此战斗中得到出色表现,吴三桂凭借此战立下战功。
献关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大顺军队直逼京师,崇祯见情势危急便急忙诏征天下各路兵马立即进京勤王。三月五日,在危急关头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昼夜行军拱卫北京。当月十九日,吴三桂率领大军到达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继而率兵向西行进赶赴京畿。二十二日,吴三桂在玉田一带突然获取崇祯自缢的惊天消息。
大顺李自成多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虽然有投降大顺的念头,但却犹豫不决。据传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后,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彻底断了投降大顺的念头。我们不难想象,在此种情况之下,吴三桂在一怒为红颜的同时,他定然会担心自己的命运在投降大顺之后不会比陈圆圆更好。坚决不降大顺的吴三桂两面受敌,被李自成和多尔衮夹在中间难有生存空间。为了保全家人性命,吴三桂假装答应与大顺李自成议和。在议和的同时,吴三桂派人向多尔衮求助。四月十三日,大顺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裹挟滔天气势直奔山海关而来。此时的李自成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对当时军事形势估计错误。吴三桂得知李自成的动向后,派出六名得力属下迎候李自成大军,假意表示投降之意,使尽手段拖延时日以等待多尔衮的支援。在收到多尔衮的复信后,吴三桂马上又恳请其速速入关大战李自成。李自成抵达山海关后,通过种种迹象终于发现了吴三桂假投降真对抗的真实目的,但却错过了夺取山海关的最佳时机。此时的多尔衮马不停蹄在经过一昼夜的强行军之后,于二十一日到达山海关外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危在旦夕的不利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抗明的美梦不得不投降清朝成为清朝的马前卒。四月二十二,多尔衮趁吃了败仗的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的有利时机,突然出兵向李自成的大顺军队发动猛烈攻击,后联合无法与李自成合作的吴三桂击溃李自成。清军入关后势如破竹不久便攻入北京,多尔衮立即把年幼的清朝顺治帝迁到北京。清朝定都北京后封吴三桂为王。
率兵南征
清军入关后,由于深懂人心的清政府实施了许以高官的收买拉拢政策,大量亡明官僚纷纷见风使舵放弃明朝投降清朝。吴三桂独力难撑,见大势已去只好放弃了拥立明太子的政治主张。
吴三桂在刚刚降清之时,仍与部分明朝残余势力不时联系,因此,当时的清政府对吴三桂是时时提防,并且并未授之以实权。除在政治上对吴三桂戒备森严之外,在军事上对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只是利用他对大顺的仇恨,令其率领军队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
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在大顺的主力部队被基本消灭之后,清政府将吴三桂从前线调回镇守锦州。对于清政府如此安排的目的,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深谙为官之道吴三桂自然是心知吐明。从此以后,老奸巨猾的吴三桂是随风而倒,改口称崇祯帝为“故主”,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表明自己誓死追随满清的忠贞不二。
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调派吴三桂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共同镇守汉中要地,全力剿杀西北地区的各种抗清势力、平定混乱局势。在此期间,吴三桂为了表现自己对大清的耿耿忠心,不遗余力地对起义军和抗清的朱明后裔进行不杀尽就誓不罢休的疯狂绞杀。吴三桂的这一转变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大喜过望,对他解除戒备、加倍倚重。
顺治八年(1651年),清朝廷又命令吴三桂和李国翰一起率军进入四川铲除张献忠义军余部。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军事重镇之后,吴三桂又马不停蹄奉命南征云南贵州,前去攻打与清廷势不两立的最后一个反清政权。
镇守云贵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在经过两年征战之后攻下云南,清王朝立即委派他开藩设府,镇守云南,总管当地军民事务。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领大军攻入缅甸,擒杀桂王。十几年间,吴三桂率部南征北战,绞杀无数的反清力量,为清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清朝政府对他由时时提防改为放手任用,在职务上也让其一升再升,使其成为降清将领的一面旗帜。
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吴三桂因为千里奔袭擒杀桂王之功,晋爵亲王,并且兼辖贵州。在权势滔天达到人生巅峰的时候,他与清政府的矛盾却在他连年征战屡立战功中逐渐演变激化。
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找了个理由收缴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康熙六年(1667年),又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不再受吴三桂节制。同时,还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清王朝的这一卸磨杀驴般的系列举措使吴三桂大为不满,从而加深了其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
起兵叛清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上疏奏请归老辽东,此奏正中康熙下怀,康熙皇帝立即顺水推舟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请求也予以准奏。在此形势下,吴三桂为了证明自己绝无反叛之心,不得不装模作样上书朝廷,假意请求朝廷撤藩。对于吴三桂打的小算盘,康熙皇帝洞若观火自是心知肚明,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妇孺皆知,且吴三桂势力日渐壮大,早晚必反,于是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同意吴三桂撤藩。十一月,吴三桂见世代镇守云贵无望便孤注一掷,起兵攻伐清政府,希望能改天换地、以吴代清。
在起兵之初,吴军声势浩大,轻松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此时,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先后竖起叛旗,纷纷响应率军讨伐清军。一时之间,反清势力铺天盖地,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
自立为帝
一年紧接一年的大仗打了几年之后,吴三桂的兵力、财力渐渐捉襟见肘难以支撑,再加上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各怀鬼胎、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而清王朝却聚全国之力,逐渐摆脱困境扭转不利局面,使吴三桂深深意识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正逐日向自己逼近。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坚定军民必胜的决心,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1678年3月23日)在衡州府(今衡阳市)举行加冕典礼自立为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初,吴三桂希望拼尽全力扭转战局,在都城衡州亲自命令大将马宝率领5万大军南下,攻击地扼五岭的兵家必争之地永兴,清军招架不住只得退回广东。七月,吴三桂派出十万大军,攻入广东广西,大军兵锋强劲一路高歌猛进,进展较为顺利,尤其是广西战场更为突出,除了梧州,全部都被吴军攻下占领,使梧州成了广西的一座孤城。岳州一带的战事在吴三桂侄儿吴应期的带领下也表现不凡,使清军几次强行渡江均未成功。
末路驾崩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热,加之心情不舒,吴三桂突然发病,太医百般调治却毫无疗效。吴三桂自知天命将尽,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走到生命的尽头驾崩归西,结束了他五个多月的短暂皇帝生涯。驾崩时吴三桂六十七岁,用六十七年走完了他戎马生涯的传奇一生。
是非功过由你评
时降时战的吴三桂,是性格造就了他戎马生涯的一生,还是清朝战车将他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命运深渊呢?
关注中国简体字,下次接着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