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农历十月廿三,星期三,早上7点,准时起床。
《素书》,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素书》传说为秦时隐士黄石公所作,并授之于张良。宋·张商英在《素书序》中写道:“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该书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据,阐述了道、德、仁、义、礼等道德原则及其具体规范,并说明其对处世和安邦的重要意义。全书一百三十二句,共六章,分别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原始”章概括说明了道德原则:“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其余各章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说明。该书言简意赅,总结社会政治伦理经验,有不少警人之句,比如“亲谗远忠者亡”“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货赂公行者昧”“为人择官者乱”“女谒公行者乱”“决策于不仁者险”“厚敛薄施者凋”“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等等。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
1.阐明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2.阐明了用人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一种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着指导性意义。
3.为人做事要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
4.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苟得”“后令缪前者毁”“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等,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
5.阐述了自己的处世之道。作者提出“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为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借鉴。
6.奖赏刑罚,合情合理;法律制度,简单易行,礼之根本;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化人之心化己,当如是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