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抖机灵,而是发现
随着理解的深入,应该会发现意象渐渐离开记忆的束缚,会给我们作者以启示。这时候,就丰富了,会展开很多东西,一些潜藏的东西会出现。
探索不是想探索就探索,没有深藏的东西浮现,探索也无处可探。
我们以前也常会想,我要写一点深刻的,不同于别人的东西,但是抓破脑袋,也找不到。日常状态,哪里有什么新鲜事。
三国水浒是多少代人的相传,才有那些故事,而且实话实说,有些就是拼凑历史和传说,瑕疵也很多。何况普通人当代社会,三姑六婆有多少起伏的故事呢。
无外乎三角恋爱这样的烂大街故事,这不是探索,这叫模仿。
平常小事显示伟大的意义,并非说小事通过文笔就可以搞定。而是发现了,才可以显示,否则它依然是小事。大事也是小事。
早晨我在琢磨我那个小说《水果考古学》(又改为《千年回忆录》),怎么会出现这些东西呢,水果,博物馆,使徒,他们向我显示什么呢?我得一次次问自己,然后边写边问。不进入神秘地带,是发现不了宝藏的。
简简单单将三姑六婆的事情写出来,哪怕泪水流干了,也是没有多大用的。切记。
问:
那么感动自己的故事为什么会不好?
答:太表面化了,没有真正深入到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没有揭示。
名著杰作,为什么写的东西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却能震撼心灵呢?
而且持久长久,普泛的意义。打击力覆盖力那么强。
因为内心的隐秘得到揭露,(不说存在的无遮蔽了,呵呵),和人类无意识底层相通了。这才具有普泛的意义。
比如老陀写的那些,和我们生活很远,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说的那些人为什么那样做事,比如信徒,疯狂的人
但是依然可以触动我们内心。
杜拉斯的爱情,我们也搞不懂的,不是同样感动我们么。
雪国,那种死亡的美化,也是如此。和是否理解关系不大,和心灵的共鸣相关。
太宰治寻死觅活,理解不理解,效果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作品不需要讲道理的,不需要懂还是不懂。关键是真,然后是表现力体现的美。
现代作品基本上都不解释了,古典的还铺垫一下,为什么石头生出美猴王,因为有一块补天的石头落下了。
因为铺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铺垫还有铺垫,永远没个完。
写作不是抖机灵,也不是创意。当今的创意小说课是欧美的残渣,简化版。创意写作本身就有问题,再打折问题更多。靠战术代替战略,是难以为继的,靠情节曲折取胜,意味着摆脱所有的情节套路,是不可能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