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的崛起过程,看那个时代的天下之争,会发现有很多很有趣的人物。
我们都知道秦国以法家治国,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但是历史上韩非子与秦国的关系曾经很近却又很短暂,甚至说因为秦国,韩非子真是倒了大霉了,最终魂归在秦国里。
我们先看看韩非子这个人是啥来历?。
1、他是法家人物代表。是个十分优秀的读书人著书人,学术论著自成一家。
他一开始自学道家老子思想,后来儒家的荀子去到楚国后,他就去拜荀子为师,然后还兼容并收,糅合了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三家学说之长处,以儒家、道家的学说跟基础,形成了法家思想的大集成之作。
他提出的帝王管理术“法治、术治、势治”对后世影响很大。
作为荀子门下弟子之一,他跟李斯是同门师兄弟关系。
法是指“健全法制,以法治国”。
术是指“策略和手段”,帝王需要有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本事。
势指的是“地位和权势、国家权威”,帝王要独掌军政大权,要及时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韩非把“法、术、势”三者融为一体,采其长者,弃其短者,终成为新一代法家代表人物。
他认为,国家图治,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
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重罚”。
他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
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总结了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像“新圣”“严天子”“王资”“帝王之资”“兼天下”之类的词句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愿望;
而他在《扬权》篇中提到君主集权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以统一代替分裂,以集权代替割据。
韩非的文章由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现存二十卷共计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韩非子》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论文作品,文学价值极高。
《韩非子》的文学价值极高,想学习怎么论文,可以仔细看看这本书。书里面有寓言故事几百则,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色衰爱弛”“智子疑邻”“嗜鱼拒馈”“窃金不止”“滥竽充数”“中饱私囊”“进退维谷”“舍近求远”“三人成虎”“”等等。
2、他是韩国宗室贵族,他到秦国不是自愿不是主动的。
战国末期韩国势弱,夹在秦国、楚国、魏国、赵国、齐国的中央,岌岌可危。韩非子曾经给韩王上书过很多次,但是始终不被重用。心灰意冷下就开始写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这些书没有打动韩王,却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
《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公元前233年,秦国因为秦王喜欢韩非子又去攻打韩国,韩国求饶,谈判的时候得知秦国想要韩非子,于是韩国派韩非子去秦国。韩非子去了秦国之后,秦王终于见到自己喜欢了很久的韩非子,但是却不重用他。
历史上猜测有两个原因,
第一韩非子口吃,长得估计也不是很帅,外表跟他写的文章相比大为逊色。所以秦王有点失望。
第二韩非子的学说虽然很好,但是始终有观点是跟秦国一统天下的目标不符合。比如说他坚持“存韩灭赵”。,为此他写了一篇论文《存韩》。
这个时候李斯力主说服秦王必须先灭韩。虽然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先灭韩”建议,但是李斯知道韩非子的本事很大,辩才很好,李斯自己都自愧不如。为了防止秦王日后被韩非子说服,李斯联手姚贾上书秦王劝他杀了韩非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姚贾。这个姚贾也是秦国重臣姚贾,他跟韩非子之间也有旧怨。
当初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姚贾向秦王自荐出使四国。成功阻止了这四个国家联手攻打秦国的战略,还跟这四个国家达成友好合作关系。秦王很高兴,对他大加封赏。但是这个时候韩非子跳出来指责姚贾用秦国的钱去私自结交诸侯。
秦王大怒传姚贾责问,姚贾也是有本事的人,从容应对,说服了秦王继续信任他,并且责罚了韩非子。
于是李斯和姚贾联手对付韩非子,他们上书秦王的观点是,“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 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大概意思就是,韩非子是韩国贵族,他肯定是真心为韩国着想,他提出“存韩灭赵”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本来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大王您不重用他,万一把他放回韩国,以他的本事,如果辅助韩国,必然会后患无穷,不如想个理由杀了他以绝后患。
不得不说李斯姚贾三番四次都能说到秦王的心坎上,这也是秦王所担心的,于是韩非子就被他们联手陷害入狱,最后被逼自杀在牢中。
一代法家的最优秀人物,亡于秦国,真是叫人惋惜。
不过秦国后来统一天下,治国就是用韩非子的法国学说,建立了中华历史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这个制度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管理制度。
备注:战国后期,秦国与韩国的战争
前264年: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韩献上党与赵。
前256年: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
前246年:韩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
前244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函谷关之战)。
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
前231年:韩向秦献南阳地。
楚汉争霸时期,韩国曾复国,后被灭。
史料参考:
《史记·秦始皇本纪》
《战国策·秦策五》[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