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时间
一个计算机的CPU,不运行任何进程的一天和运行大数据量的进程的一天,对这台计算机本身的价值显而易见是不一样的。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大脑满载的一天和大脑放空的一天,价值是不一样的。
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无形中比别人多出许多时间,“心理年龄”实质上由思维时间来决定。对于同一个道理,有的人通过主动习得,从别人身上、从书上进行推演,或者碰过一次壁后进行思考总结就可将这个道理放进自己大脑的ROM里铭记,再遇到相同情况时供调用;而有的人则是被动习得,需要因为这个道理反复吃亏碰壁,才能依靠人的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勉强达到习得效果。(就像是他们每次的长进都存进了RAM里,短暂脆弱,一断电就清除)
思维时间也是衡量学习投入的最客观标准。部分人可能有这个经验: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学习某个东西,每天看书学习很久,但回顾效果发现与投入时间并不成正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你为这件事分配的优先级不够高。这件事没有放在你大脑的后台进程保护里,在大脑运行其他进程时,这个进程被杀死了,这样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进程里的东西丢失,二是时间消耗,每次重新启动程序都需要时间(运气好的话丢失的东西可以恢复,但这也同样需要时间,而且可能只是恢复部分。每次丢失的内容、启动恢复的时间积累起来都是不可小觑的)那这样,你在之前进程里完成的工作无疑会大打折扣。如果你将这件事放在后台进程里,大脑在做其他事的时候这个进程也在运行,大脑稍有空闲这个进程就到前台运行,就即可以避免这些无谓消耗,且可以把大量的暗时间增加到这个进程的思维时间里(暗时间。这时候你的大脑就是满载的,你的思维时间就是用到了极致。有许多人都有这个体验: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难题,吃饭走路想的全是它。然后在某天睡梦里就突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正是这个道理。
暗时间
除去日常学习工作过程中被当前学习工作任务显性占据着的时间外,还有一部分我们难以意识到的暗时间在悄悄流逝:洗漱、吃饭、走路、坐车、出游、买菜甚至睡觉的时间。这些时间里,我们的大脑cpu是在空闲,还是安排了进程在运行?如果这些时间可以用于思考和学习,我们的时间看似和别人一样,却会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上面说的把重要任务放在后台进程保护里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可以充分利用暗时间是最大原因。(暗时间属于思维时间,想最大限度的利用思维时间,正是需要在意暗时间这一块的利用)
怎样做
充分利用思维时间,是高效学习的必备技能。但现在人的大脑被五花八门的信息轰炸着,时间被各种诱惑划得七零八碎,很难沉静下去进行思考。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自己的时间发挥最大价值,有几个能力可以刻意训练:
一专注能力。大家可能都有这个体验,全身专注的状态下效率很高。举个例子,你看了三个小时的书之后,往往满脑子都是相关的东西,所有的知识都处于活跃状态,换言之,大脑中所有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心理学称之为“流体验”。大块的时间有利于创造流体验。所以我们可以尽量为自己安排大块的时间进行重要内容的学习。另外,保持专注状态的时间(思维体力)也是需要主动锻炼的。
二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在专注于一件事时被打断,需要去处理一件其他的事,处理完回过头会发现,再次进入专注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或者是干脆进不了了。有两种解决方式:一个是上面提到的让重要进程放在后台进程保护里在后台运行;一个是锻炼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我们离开校园那种单纯安静的环境走上工作岗位后是必须掌握的。因为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处理的事往往很多,手上的工作被突然打断也是常态,优先级也没有高到需要存入后台进程占用cpu。
三是抗干扰能力。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利用起暗时间。
以上三种能力可以通过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一部大块头书籍(在吵闹场合锻炼效果更好)来锻炼。也可以尝试每天、每周或每月给自己定个课题(内容不限),有时间就去思考。
注:本文为刘未鹏《暗时间》的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